1997年,我在出差途中听说四川有一所监狱下属汽车厂即将倒闭,感到这就是一个机会。我立刻前往那所监狱,找到监狱长,又找到司法局领导,商谈股份合作办厂。双方一拍即合,很快签下合股生产汽车的协议,成立了四川省吉利汽车制造厂。后来由于监狱一方人事变动,我利用这个机会和对方谈判,买下了汽车厂的全部股份,并且将汽车厂迁到了台州生产。
就这样,我们终于进入了汽车领域。
造车过程中,困难真是难以计数,记忆中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有许多次几乎都快做不下去了。第一个困难是缺乏人才。我翻遍摩托车厂的员工档案,发现只有3个人是汽车厂来的钣金工。就靠这3个人,连我自己在内共7个人,我们组成了研发团队,开始了艰难的造车之路。尽管后来也把车造出来了,而且企业也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了,但我们一直缺少人才,特别是在企业的起步阶段,我们连一般的大学生都留不住。
在广泛延揽国内外汽车专家人才的同时,我横下一条心,下决心自己办学,自己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由于坚持,我们终于渡过了这个难关。现在,在我们的研发线上工作的科技人员,我们自己培养的占了一半,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70%也来自我们自己的学校。近期我们还办起培养研究生、博士生这样的高级汽车专业人才的工程学院,为吉利和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储备人才。
创业是一种“无”中生“有”的作为。我进入汽车领域之初,说实话许多条件并不具备,非常需要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于是就不断地、主动地向上级反映、“游说”,不断地、主动地提我们的看法、观点。我很幸运,因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省、市及中央部门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这种支持非常宝贵。
至今我都无法忘记1998年8月8日的那个下线仪式。为了庆祝吉利“豪情”汽车在浙江临海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我向全国发出了700多张请柬。可是那天快10点钟了还没有嘉宾前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汽车还没有拿到“准生证”,严格说,还是“非法”生产,很多人不敢来。就在我极度失望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位女领导出现在车间门口。她就是当时的浙江省副省长叶荣宝。省长的坐骑急驶300多公里,从杭州驶到临海来参加我们的“豪情”下线仪式。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新兵的吉利,与国内外那些几十年、上百年的汽车公司相比,差距太大,若是正面迎敌,我们还不是它们的对手。我认为只有在研发、技术、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管理等方面实行全面创新,才有可能和它们一较高下。所以,我在集团内部提出了“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全面领先”的战略思想,首先在技术创新上寻求突破。目前我们在多项汽车技术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如电子平衡技术、新能源技术、BMBS技术等等。
在我的创业生涯中,办冰箱厂也好,做装饰板材也好,转产摩托车也好,进军汽车领域也好,充满了来自各方的怀疑、非议、反对和讥讽。特别是对于造汽车,各种反对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到了无日不在的地步。
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我,你为什么要进入汽车领域?我的回答是:信念的驱使。我从小的时候就喜欢轿车,我的家乡话把轿车叫做“小包车”。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用泥巴捏“小包车”玩。在成功进入摩托车行业后,我就死死地盯着汽车行业。因为改革开放后国外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通过合资这个渠道全都进来了,国有汽车企业全都被它们“和平演变”了。看着满街外国品牌的轿车,说实话我真的很不服气。我并不反对合资,但是我始终认为,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汽车产业。 (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
李书福
编辑:
o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