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万辆是轿车企业的槛?
2009年07月30日 16:34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吴迎秋

50万辆是轿车企业的一道槛?这在去年以前大家可能都会这么认为。曾经,像上海通用、奇瑞等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当年都在接近年产销50万辆这个节点时“打住”了。有专家说,50万辆对于企业是个考验。

日前,与一汽-大众副总兼销售公司总经理胡咏交流,谈到了今年上半年销售超过了30万辆,也就是说一汽-大众全年超过50万辆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接着再查资料发现,不仅一汽-大众,包括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奇瑞等企业,今年都有望“轻松”越过50万辆这道槛。这的确是值得欣喜的事。它标志着中国的轿车企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50万辆不再是一道槛了。

与此同时,我们不由得会想,多少万辆才应该是个槛?我就这个问题和胡咏做交流。胡咏说,一汽-大众目前正在实施百万辆规划。即一汽-大众下一个发展目标设定在了年产百万辆轿车的数字上。人们也许会想当然的认为,百万辆应该是轿车企业的槛。但胡咏表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概念,而应该强调体系能力的提升。

我非常赞同胡咏的观点。中国汽车企业不能简单地用产量数字来设定目标。就像我们曾经用50万做一个槛一样。今天,我们跨越过去了,并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质的飞跃。换句话说,就算今天跨越过50万这道槛,明天还有可能重新退回到从前。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中国车市的大好行情,使各企业收获了许多“意外”的销量。每个企业一定要好好掂量掂量,销量上去的同时,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上去?或者如胡咏所说的体系能力提高了多少?这才是一道真正的槛。

首先,这个体系能力强调的是技术水平和能力。上周一汽-大众组织一次记者走进一汽-大众的采访活动。说实在的,事先我还认为这是一次礼节性的走访,一汽-大众过去已到过多次,厂房、生产线等每次都看。但这次参观,主人不仅请来工程技术人员讲解解剖车,还安排我们参观了“过去从不让媒体看”的实验中心。一汽-大众对每一个部件严格的检测、试验给每个记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占地2350平方米的测量技术中心,我们看到,为了保证各零部件之间匹配严丝合缝,采用了大量国际一流的机器设备,像德国蔡司公司生产的双臂测量机以及莱茨公司制造的超精密测量机。还有德国马尔公司生产的7轴联动的形状测量机,精度可达0.1微米,该机目前国内仅有3台,价值近百万欧元。为了严格控制内饰件挥发出的各种有害物质和气味,整车气味试验室依照大众汽车标准,对各车型各种内饰都要进行气味试验、总碳试验、雾度试验和甲醛试验,只有通过这四项试验的内饰件才允许安装在一汽-大众生产的各类车型上。

胡咏说,一汽-大众有着自己的造车理念,一定要按照国际技术、质量标准研发、生产,这是打造体系能力的根本。如果说“槛”,高标准,严要求就是一道必须过的槛。

其次,这个体系能力追求的是组织系统的协同能力。交流中,我特别注意胡咏反复提到的“体系”两字。为了保证百万辆规划的顺利实施,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汽-大众营销体系变革也全面展开。一方面解决和提高经销商在终端的能力;另一方面解决和提高销售公司内部的核心体系能力。今年初,提出了一汽-大众经销商合作发展计划和销售公司体系能力提升计划。胡咏强调,推进这两个计划不仅仅是今年的年度计划,可能是未来几年持续要抓的中心工作。

毫无疑问,体系能力的建设和提升,是衡量中国汽车企业水平高低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它包括了要有足够的投入保证,更包括了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组织机构的运转。非常有意思,去年在与原上海通用总经理陈虹交流时,他也谈到了打造业务链核心竞争力,目标就是今天胡咏所讲的体系能力。看得出来,发展快的、成功的企业看重的都是企业自身的内功,而不是所谓的销量。上海通用连续三年成为轿车企业销量第一时,总经理丁磊就说过,不能把销量当成自己的包袱,内涵的积累是关键。今天,胡咏的“体系”论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各企业销量都创历史新高,有的企业就没有意识到自身体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进入到二季度以来,括产量成为许多企业唯一的任务。30万、40万、50万辆,数字不断堆砌的背后缺乏系统支撑,这样的企业是走不远的。要提醒企业,不要用销量为自己设槛。

(本栏目作者系车世界传媒总编辑、《汽车产经报道》执行出版人)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