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光:产能过剩是因中国目前汽车企业过剩
2009年08月11日 07:41北京现代商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贾新光:产能过剩是因中国目前汽车企业过剩

资料图

最近,产能过剩问题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比如有人计算:如果按照目前国内十几家主流车企的扩产增产计划,预计在2010年,国内14家主流车企的总产能将达到1580万辆,而明年最为乐观的市场需求预计也仅在1250万-1300万辆之间, 较为悲观的机构则预测2010年的市场需求约在1100万辆左右,这意味着2010年国内至少有300万-500万辆的产能空置或未被充分利用。

现在看,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在于300万-500万产能放空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将制约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

我们可以先计算一下:如果2015年乘用车的市场达到2000万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按照已经公布的计划,通用大众都将在中国销售200万辆,现代-起亚集团大约150万辆,丰田日产本田福特集团等各自大约是100万辆,还有其他的外资,这样加起来大约是1000万辆。外资企业基本不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因为他们按市场需要来建设产能,增长快的时候会受到产能不足的制约,比如广州丰田一期20万辆的产能就成为瓶颈,北京现代二厂去年刚刚投产,明年又要建三厂。如果市场情况不好,外资会停止新项目建设,比如大众在2005年就放弃了临港那块地方。

自主品牌方面,我们的前六大集团(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2008年上汽产量是172万辆,其中合资生产的是158万辆,占92%;一汽产量150万辆,其中合资生产87万辆,占58%;东风集团132万辆,其中合资生产83万辆,占63%;长安86万辆,合资生产32万辆,占37%;北汽生产77万辆,其中合资33万辆,占43%;广汽的汽车基本上是两大合资企业生产的,再加上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华晨。11家企业共同拥有剩下的1000万辆市场,平均每家90万辆。如果11家企业都按200万辆建设,就是2200万辆产能,超出可能的市场(1000万辆)一倍以上。

欧宝公司是200万辆的大公司,但是国外的专家断言,200万辆规模的汽车公司是无法单独存在下去的,所以欧宝没有独立经营的念头。我们的产业政策把培育200万辆的公司作为目标,显然仍难以生存,况且国内的统计中,把外资的产量也计算在200万辆规模中,按“六大”目前的情况,每一家含外资的总产能扩到300万辆时,其中自主品牌不过平均100万-150万辆的能力。

对外资汽车来讲,中国市场不过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前几大公司都在400万-500万辆以上。对中国的自主品牌来讲,自主品牌应该有两个到三个企业达到400万-500万辆的规模,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到国外去寻找释放产能的空间。如果出现三个400万-500万辆的自主品牌集团,那么其余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怎么办?因为1000万辆的市场空间,也只能养活三大集团。

100万-200万辆的产能,还要5-8个甚至更多的产品平台,在研发方面就难以摊薄成本,难以有很强的竞争力。国外的经验,一个平台最好100万-200万辆的产量。所以,产能过剩对外资企业而言基本上不存在,而对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就非常严重。如果让11家企业都活下来,那么谁也难以长大。但是谁愿意死呢?前六大集团还要靠外资产量,才能搞到200万-300万辆规模,“纯粹”(没有合资的)自主品牌怎么办?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贾新光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