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轮胎特保案反思比反制裁重要
2009年08月13日 08:20每日经济新闻 】 【打印共有评论0

吴睿鸫

在美对华轮胎特保案的问题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或许希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昨日,该协会秘书长邓雅俐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该协会将建议中国政府采取反制裁措施,包括对进口美国的某些产品提高关税,或是限制进口直至不进口等。

(《成都商报》8月12日)

应当说,轮胎特保案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说是一个中美贸易争端问题,因为它涉及中美两国的员工失业、贸易保护等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倘若我们秉持“以暴制暴”思维,针尖对麦芒地出台一揽子反制裁措施,中美贸易战争可能会逐步升级。尽管双方真打起贸易战,会出现双输,但吃大亏是我国,因为中国目前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比如,中国买的8000亿美国国债,一旦被美国使“绊”,我国将会受到严重损失。

当然,我们并不是惧怕美国,遇到不公平的贸易争端,绝对不能忍气吞声。但就目前而言,笔者觉得,比反制裁更重要的是,应跳出事件本身,站在宏观大局的位置,从轮胎行业、进口企业资质、贸易协调与沟通以及调整产业结构上,多角度宽视角来彻底反思轮胎特保案件。

首先,严厉整肃轮胎行业。近年来,轮胎企业数量不少,但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为抢占国际市场,产品大幅降价,恶性无序竞争激烈,尤其是最几年,轮胎出口价格竟降了将近一半,从而成为国外对我轮胎反倾销的重要证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加大轮胎行业的整合力度,逐渐形成行业的拳头,那时,自然会在轮胎国际贸易中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其次,对资质企业进行“精简整编”。自2005年以来,无论是土耳其、印度、秘鲁等发展中国家,还是欧盟发达国家,都先后对我国出口轮胎展开数次反倾销调查。究其原因,与资质企业太多有着密切的关联,太多的出口资质企业,很容易为了抢市场而“窝里斗”。所以,我们有必要缩减出口轮胎资质企业,如此一来,就比较容易解决内斗内耗问题,最终形成一致对外的良好局面。

第三,要加强贸易协调与沟通。贸易争端发生初期,由于对方或许不并全面了解我们,对方决策层的意见也处于不确定状态。倘若趁机加强协调与沟通,或进行游说,事情有可能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以此次轮胎特保案为例,最后的决定权掌控在奥巴马手中,9月17日前,奥巴马将作出最后抉择。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橡胶工业协会和国内轮胎生产企业等人员组成的一个民间游说团,近日已奔赴美国与相关政界、商界人士进行协调沟通。

最后,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长期以来,我国的轮胎出口商品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一直靠价格低廉取胜,正是因为凭低廉价格去占领市场,才屡屡被扣上倾销的帽子。低廉价格不仅把污染和劳资问题留在了国内,把福利拱手给了国外,而且在国际贸易上却遭遇碰壁。要改变“两头不讨好”的状况,这就倒逼我国要尽快调整轮胎行业产业结构,实现技术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开拓国际高端市场。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