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树:产能不足的确存在 汽车扩产要远视
2010年03月25日 17:17新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汽车产能不足的现实的确存在,扩大产能是汽车厂商的必然选择。但是,盲目扩产、不考虑长远战略规划是不可取的。

从2009年到2010年,买车排队的现象始终没有缓解。汽车生产企业加班加点,设备不停地运转,远远超过了设计产能。但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汽车厂家们能挖掘的潜能几乎都挖出来了。要想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只能靠建立新厂、扩大产能来解决。那么,中国汽车市场是否存在产能不足的现实?汽车厂商们在2010年扩大的产能后市场是否能消化?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才不会与市场需求脱钩?

产能不足的确存在

几年前,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发出汽车产能过剩的信息,一些汽车生产企业把规划中的投资进行压缩、推迟或取消。在市场中,实际产量低于设计产能的70%,才是真正的产能过剩。而连续三个月达到极限产能的,就必然进行产能提升。

产能有很多种:第一种是规划产能。规划产能就是连土建都没开工,日后的变化会很大,如上海大众五年前规划的邻港工厂,至今没有开工。第二种是设计产能。设计产能是建成的工厂按设计的设备和职工人数,实施两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第三种是极限产能。极限产能包括增加人数和加班加点生产,其产能一般能达到技术产能的120%~150%。

2009年,南北大众的合计产能是130万台,平均每月生产11万台,12月份生产了14.9万台,超过正常产能的30%。南北大众2009年四季度的产量达42万台,超过正常产能25%,生产处于严重紧张状态。东风日产2009年的产能是每月4万台,12月份生产了5.7万台,四季度生产了16万台,也超过了设计产能。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强劲复苏后,造成乘用车行业70%以上的企业产能缺口增大。产能不足的企业除每天加班2~3小时外,每周要工作6天。南北大众等厂家由于生产线工人不足,无法开设三班制,两班制加班运作,每天要干20个小时以上,设备基本不停班。

2009年以来,乘用车生产厂家提高产能的技术改造不断,能挖掘的生产潜力差不多已经挖尽了,很多企业都创出了单台60秒下线等最高生产纪录。目前,乘用车生产企业的实际产能大多已达到技术产能的120%以上。到了2010年,厂家只能用更大的投资建设新厂或进行企业扩建,来应对市场需求,让工人的加班时间减少,产能扩张已经是众多厂家的必然选择。2010年,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投资将大幅增加。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是合资企业的产能缺口较大,其中,南北大众、一汽丰田、北京现代东风日产上海通用等绝大部分合资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但这些跨国集团的决策过程并不快,而且,低增长的惯性思维已经形成,大规模扩产一般都在产能压力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才能付诸实施。因此,合资企业的扩产计划一般要到2011年逐步实现,对2010年的市场影响不大。

另外,中国的乘用车企业单一企业产销量仍偏低,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产量也仅70万台,自主品牌奇瑞比亚迪也仅50万台左右,这与丰田、大众等600万台的产量差距巨大。中国车企要走向世界,要成为世界大集团,必须要数倍扩大产能,实现销量的百万级突破,否则,中国汽车不可能崛起。

短期看,2010年汽车厂商扩产对当年的市场竞争格局影响不大。企业的投资扩产计划需要较长的周期,从扩产规划提出到实现扩产完成,再达到设计产能一般需要两年时间。部分企业已有扩产的成熟资源储备,这样的扩产计划相对较快。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2015中国车企隐现产能危机

相关报道:

国内12家汽车集团5年后产能将达3250万辆

警惕中国车产能过剩 3250万只是保守计算

媒体评论:警惕!中国汽车产能过剩

中国汽车产能大起底 分析自主品牌计划

产能过剩显隐患 “微车热”下的冷思考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崔东树 编辑: quanm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