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车型的进口车,在中国合资生产后,两者的质量和所受的待遇截然不同,这种现象在中国汽车市场屡见不鲜。在同车不同品的背后,折射出厂家对中国汽车市场质量的不够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在汽车质量检测和处罚上不甚作为,中国汽车消费文化还不够成熟等问题。想要在中国汽车市场实现进口车和合资车的“同车同品”,必须唤起厂家对质量的充分重视,职能部门更严格执行汽车质量标准,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观念上慢慢成熟起来。
同样车型为什么在国外没有大问题,而在国内却问题不断,难道是车型水土不服吗?部分消费者反映,同样一款车型,进口车和合资车在配置和质量上却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差距。以德国车型为例,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都是相对落后的车型,另外合资车的配置整体上又存在着减少配置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合资德国车在质量上赶不上进口车。日系车同样存在这种情况,出于省油和外观的考虑,在材质上也会降低标准。因此,有消费者坚定地认为,合资车就算在外表上能和进口车做的几乎一样完美,但是在性能和质量上的差距不是一点点,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区别对待的背后,某种程度上表明汽车厂家对汽车品质的不公平待遇。
客观地说,除了厂家在合资车上主动降低配置的因素外,中外两国产业工人的技术修养不同也是一个问题,而且,在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工艺上,中国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毕竟中国汽车产业起步就晚,在汽车技术和产业工人的培养上缺乏深厚的积累,即便是同样的材质,最终制造出来的汽车在性能上也存在着不小差异。
之所以出现同样车型不同配置以及厂家区别对待消费者等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国内相关部门在合资车的质量检测和惩罚上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在出现同车不同品的情况后,没有相关部门对此进行纠偏。甚至在因为配置情况出现问题的时候,主管部门也没有出面来进行检测,给消费者一个权威的官方鉴定。比较显著的是,在丰田召回门事件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国内只有浙江工商总局勇敢地站出来为消费者说话,根本未见其他主管部门针对丰田召回门的表态,更没有采取其他有威慑性的措施。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相关厂家出现在品质上区别对待的现象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除了上述因素外,中国汽车消费文化也需要提升。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过多重视外观、好面子、考虑省油等,相反,对汽车品质方面却不够重视,导致合资车企为迎合中国市场需求而“缺斤少两”。
同车不同品,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前景巨大,理应享受到更高的待遇,只有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等多管齐下,中国汽车消费者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平等甚至更高的待遇。(欧阳波)
(中国证券报)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欧阳波
编辑:
wangq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