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一种随处可见的农作物,由于人类口粮和汽车燃料的共同争夺,正在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粮食危机凸显汽车能源之殇
5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一条颇耐人寻味的新闻:我国大米库存充裕,供应有保障。
之所以关注这条新闻,是因为与平静的国内市场相比,国际上由于粮价高涨,已经隐隐形成一轮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实际上,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一次粮食危机。
索马里,粮价飞涨引发当地骚乱;海地,粮食危机已迫使总理下台;甚至连美国也未能幸免——部分超市对消费者购买大米数量加以限制——这在以“全球粮仓”自居的美国绝对罕见。
这有些不可思议,印象中,现代人类已经摆脱了饥饿的困扰,填饱肚子早已不是难题,但眼前的粮食危机却又如此真切。“粮价上涨就像一场无声的海啸,把全球一亿多人置于忍饥挨饿的境地。”世界粮食计划署官员日前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警告:“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
此轮粮食危机,现实和历史因素交织,表层和深层原因混杂,很难归咎于单方面原因。但无论是粮食计划署专家,还是世界银行官员,大家却众口一词,将矛头共同指向一项刚刚兴起的产业——汽车替代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众矢之的
直到粮食危机来临前,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原油价格和能源危机。遍布于世界的8亿辆汽车,每天需消耗的油料达到数千万桶。如果没有原油,这8亿辆汽车毫无疑问将成为8亿堆废铁。在高油价和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们迫切希望找到可持续性替代能源的良方。
生物燃料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确实能够迎合人类的诸多幻想,相比之下,石油埋藏于地下,不可再生;提取生物燃料的农作物,生长于地表,人工种植,源源不绝。一时间,生物燃料被视为填补石油短缺的“魔力工具”。
但当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料消耗国美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生物燃料,将玉米和谷类用于制造生物燃料,而不再被用于食物时,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秩序开始失去平衡。
日前,联合国官员在讨论日益高企的粮食价格对全球的影响及对策时,对于生物燃料发表了措辞激烈的批评。由于生物燃料与粮食一样同样来自于农作物,因此批评者认为,生物燃料实际上是将粮食从人们的餐桌上抢到了汽车油箱里,导致饥饿与贫困的发生。“这是对人类的犯罪,5年内应完全禁止生物燃料的转化行为。”联合国官员表示。
当然,完全将粮食危机归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倡导使用生物燃料有失偏颇,全球粮食涨价是气候、市场供求、石油价格和市场投机等多种因素共同促就。但即使如此,大规模生物燃料对于全球粮食危机其责难逃。
人类汽车争粮大战
在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的刺激作用下,美国2007年年底通过新能源法案,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用于生物燃料的农作物消耗量增加,出口量减少,这直接引发国际粮价大涨,从而导致汽车与人争夺粮食的危机愈演愈烈。
在生物燃料应用中,美国、巴西和欧盟分别为急先锋。2007年,全球生物燃料产量中,仅仅美国一家就超过40%。约有5385万吨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占美国玉米总消耗量的18.9%。
当然,生产生物燃料所需的农作物用量是惊人的。据预测,2008年美国用于乙醇提炼所需的粮食将达1.14亿吨,占美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28%。仅此一项,就使国际粮食需求的增长幅度,由2005年的2000万吨,提高到现在的5000万吨。
目前,全球12%、美国20%的玉米都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全球20%、欧盟65%的菜籽油被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如此大比例原本用于人类口粮的农作物被转入制造能源,自然推动了粮食价格暴涨。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预计,生物燃料发展计划将使食品成本上升15%,但实际上,近一年来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已上涨了不止一倍。
表面看来,大量应用生物燃料能够减少非再生资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但实际上的效果确实适得其反。反对者认为,生物燃料远非想像的那么“绿色”,相反,由于生物燃料利润诱人,它不仅将挤占本来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同时有可能促使农夫将原来的草原、沼泽和森林改变为农场,从而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并恶化环境。
饥荒中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原本属于他们的粮食,就这样被用去填补汽车油箱。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只能寄望于发达国家克制使用生物燃料,将农作物归还到它本来的用途。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预测,如果生物燃料的主要使用国今年停止生物燃料使用,那么2009年至2010年玉米价格将下降20%,小麦的价格将下降10%。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管宏业
编辑:
zhang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