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发改委等5部委联合发出特急通知,要求各地在一个月内对今年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及以上的新开工汽车项目进行清理。这是旧闻。
9月3日,发改委领导在天津高调宣布,“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式发展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必须坚决控制。”这是新闻。
国家准备对汽车业降温,看来已是不争的事实。
曾几何时,警惕产能过剩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往往随着车市的火爆行情而不了了之。截至目前,2010年的汽车产销量已经是历史最高水平,但发改委却在这时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坚决控制汽车产能过剩”。一时间硝烟再起,汽车产能这一敏感话题,在传统旺季“金九银十”来临之际被提及,撩拨着整个汽车行业的神经。
有因才有果。发改委的决心来源于数据的支持,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统计,到2015年年底,我国规划汽车产能将近3200万辆,这一数字几乎达到目前全球汽车每年总销量6000多万辆的一半。就在不远后的2015,中国需要这么多汽车吗?全世界需要如此之多的中国车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无论从原油、道路、城市容量、环境污染等方面来说,世界和中国都接纳不下太多汽车。
美国曾创下1740万辆的新车销售巅峰纪录,但随后的十年逐年递减。整个欧洲国家合计销售的最高纪录也在1700万辆左右。日本本土每年约销售1000万辆,出口1000万辆,其最高产能也在2000万辆左右。无数现成经验表明,2000万辆是一个难以突破的“产能魔咒”。中国有没有足够的实力证明,咱们可以在5年间卖到3200万辆?恐怕不一定。
事物的规律是盛极必衰,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美国已经在我们之前体验了这个恶果——太多的汽车企业经历倒闭或被收购,连全球汽车巨头通用也差点“树倒猢狲散”。这也就是汽车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有专家预计,从2020年开始到2035年,“谁也阻止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萎缩,我们会在那个时候吞下产能过剩的恶果”——如同2007年经济危机时在美国底特律看到的情形一样。
长春、上海、广州这些今天还是欣欣向荣的汽车城,在2035年左右,将会痛苦地寻求新的产业出路,还是继续滋润的蓬勃发展?大概都得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未雨绸缪。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qi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