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可以发展壮大(5)

2011年12月08日 07:44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刘宝华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在传统与未来之间

一边利用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争夺未来制高点、一边在传统内燃机方面缩小差距,长安汽车在两个方面的技术积累使之进可攻退可守

就整体而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动力总成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颇大。最近几年来,一边利用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争夺未来制高点,一边在传统内燃机方面缩小差距,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力争上游的共识。

长安汽车在这方面不仅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它的自然吸气类的先进发动机已开发完成,其中主流1.5升和1.6升排量的H系列已于今年投产;成本较低的1.0升和1.4升C系列发动机准备于2012年投产;而大排量1.8升和2.0升的G系列发动机则已经投产。

在自然吸气式发动机基础上,为节油减排,长安已具备对全系发动机实现缸内直喷(GDI)的同时,进行涡轮增压。1.5TGDI已投产,而带GDI 的1.6T和1.8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将在2014年投产。近期长安又开始了2.0TGDI的研发。

从已披露的主流自主品牌厂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参数来看,长安在最大功率、最大扭矩两项关键指标上,不仅领衔自主品牌,而且全面超越大众1.4T发动机,在最大扭矩上甚至超越通用1.6T发动机。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上亮相的长安逸动搭载的就是这款高效发动机。

在动力总成的变速箱方面,长安主攻AT和DCT路线。DCT变速箱在长安汽车集团旗下的青山公司已经完成研发,一期投入10亿元,建成3万台产能,2012年可上市。AT变速箱由日本爱信配套,东安三菱也正在引进生产。部分混合动力车型因为结构问题会搭载CVT变速箱,则选用比利时邦奇公司的配套。

徐留平对发动机、变速箱的投入只有一个目标:未来我们推出新车型的时候对动力总成不用担心。他确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所有的动力总成完成更新。

而对于新能源发展路线,张宝林对《汽车商业评论》说:“我们现在哪种方案都不敢放弃。”这也正是当前所有整车厂的痛苦,任何押宝行为都是极大的冒险,想在未来有所作为必须多箭齐发。

长安汽车认为,目前在中国最有望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应该是混合动力,然后是增程式电动车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最后才是纯电动,这也是长安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的战略。

事实上,混合动力不仅最容易商业化,对长安来说也更具技术优势。长安是国内车企中最早研发、商业化运行混合动力车的公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长安杰勋[综述 图片 论坛]混合动力车已经投入示范运行。《汽车商业评论》曾经就奥运混合动力示范车进行调查,长安产品在所有对手中表现最优(详见2009年1月号本刊文章)。

此后,经过3年多的改进升级,长安汽车的弱混已经到了成熟阶段,成本仅增加1000元,节油则达到5%,未来可作为长安汽车集团旗下所有车型的标配。它的中混技术也已趋于成熟,有1000多辆在做示范运行,节油率20%以上。

“现在中混在量和价上是鸡和蛋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跟踪日本,日本去年9月30日混合动力取消优惠政策,但销量继续上升,当它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成本会大幅度下降。但我们的现状是没有量,没有规模。”朱华荣说。

近年来,长安汽车也一直在强混方面进行研发,这种节油率40%以上的混合动力汽车,因为规模较小,成本居高不下。与中混相比,强混在经济上更不划算,如果力推产业化将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长安汽车坚信汽车业向新能源方向发展过程中不可能跨过混合动力这一环,因为电池性能和成本问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看不到革命性改变,增程式会好一些,但混合动力无法绕过。

混合动力之外,增程式、插电式、纯电动包括氢燃料汽车,长安也都在研发之中,现在均有产品在进行示范运行。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在汽车发展的传统与未来之间,长安汽车保持了巧妙的平衡,使之进可攻退可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中能够如长安一般进行这种布局的公司应该是凤毛麟角。

[责任编辑:guankai] 标签:徐留平 自主品牌企业 CVT变速箱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