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入世成为分水岭
2009年09月28日 07:41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当一记小木槌叩开世贸组织(WTO)大门时,国人在欢欣鼓舞的同时,还心怀忐忑。竞争力不强的汽车行业无疑最牵动人心。在加入世贸之前的轮番讨论中,普遍对汽车行业最为担忧。

现在回头来看,加入世贸并没有击垮我国的汽车行业。相反,却成为汽车行业爆发式发展的一个契机,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一道重要分水岭。

格局初成

加入世贸之后,中国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汽车市场准入机遇。而透明的游戏规则,也使之前还在犹豫、观望的国外汽车巨头坚定信心,相继在中国投资建厂。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群雄竞逐的全球汽车市场的缩影。

在目前的主流合资汽车企业当中,除了南北大众、上海通用和长安福特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在加入世贸之后成立的。加入世贸给那些在中国市场迟到的巨头们提供了进入的契机。

借2002年一汽集团重组天津汽车,丰田将中国的合作伙伴提升为一汽集团,完美地在中国实现了乾坤大挪移。而2004年和广汽集团合资成立广汽丰田之后,丰田正式形成了一南一北两大合资公司,以及长春、天津、成都、广州4大生产基地的格局。

2002年10月,北京现代正式建立,成为加入世贸以来汽车行业领域内第一家合资企业。自此之后,北京现代和2001年成立的东风悦达起亚在中国市场刮起了一阵“韩”风,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迟到的日产汽车和东风集团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这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合资公司,总资产达到170亿元。

华晨宝马在2003年的成立,不仅仅对汽车行业,对我国经济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宝马这个豪华车品牌的进入,标志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随着宝马的国产,奔驰沃尔沃等也相继国产,雷克萨斯英菲尼迪阿库拉也着手在国内建设销售网络,自此奥迪结束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因此2003年也被称为豪华车的元年。

经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几年的合资运动,全球汽车巨头,除了雷诺之外,几乎悉数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公司。中国也由此和全球汽车市场融为一体,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边缘到主流

加入世贸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巨头投身中国汽车行业,我国汽车市场也开始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中国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去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稳健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引擎。

入世带来的是中国汽车市场更加开放,汽车的产销、价格和投资开始趋于市场化,不仅有更多的外国资本加速流入中国汽车市场,而且国内大量的民营资本也投入到了汽车行业,使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强大的支撑。从2001年到2005年的“十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达2350亿元,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

2002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而正是“轿车进入家庭”和“入世”这两大推动力的共同作用,我国汽车市场开始了延续数年的井喷式发展。汽车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已经远远超过之前最乐观的预期。原来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会达到800万辆,这个目标2007年就实现了,提前了整整三年。

加入世贸的第一年(2001年),中国汽车销量244万辆,仅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4.3% ,随后市场份额以每一年增加1%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比重首次超过10%,去年这个数字提高了16%,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中国汽车在全球销量中的比重增加了3倍。

从中国汽车在全球的销量排名来看,2001年中国以244万辆的销量位居世界第七位。2003年销量突破400万辆,超过德国进入世界前三。而2006年中国汽车销量已达720万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今年,在汽车行业全球性衰退中,我国汽车市场仍然在以同比接近30%的速度增长,前8个月的销量超过了800万辆,暂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欧美日[综述 图片 论坛]等成熟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潜力巨大的中国成为汽车巨头们倚重的市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能在中国市场领先,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正是这种思路的影响,大众、通用等汽车巨头今年发布了新的中国战略规划,而丰田等也在各自酝酿新的战略。或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中国,面向未来的争夺再次开始。

相关报道:

东风:从山沟里的汽车厂到汽车工业带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重大两次"联合"

看60年里 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

中国汽车工业的华系时代悄然来临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zhangya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