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观察:华晨投诉与重组的阴霾
2009年03月24日 11:46汽车观察 】 【打印已有评论0

“具有华晨特色的精品主义路线,还能走多远?”

刘先生最近一直很郁闷,开车上下班的时候总是提心吊胆。原因是,他的车最近总是毛病不断。1月初,刘先生在4S店给爱车做保养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减震器漏油,随后便请维修工进行检查,结果被告知:“漏油的减震器不是两个,而是三个!”顿时,大吃一惊。据刘先生介绍,这辆中华骏捷是2008年4月买的,才跑了1万多公里,按理来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车总是要开的。没办法,刘先生等了近三个小时,换上了三个新的减震器。心里总算踏实了。

好景不长,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刘先生再一次去做保养时发现,第四根减震器也出现了漏油的现象。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更换。“我现在开车都犯怵。”刘先生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

位列投诉榜首

汽车质量检测专家曹金生认为:减震器漏油会影响车辆的悬挂系统,导致车辆的平衡性变差。如果漏油严重的话,减震器就无法起到缓冲的作用,车辆在经过路坎等不平的路面时,前后桥无法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车前轮甚至会脱离地面,导致驾驶员无法确切掌握车辆前方的方向和距离,严重影响行驶安全。

骏捷的毛病远不止这一个:待速时车体异常振动、故障灯时亮时灭、车门漏水、手刹异常、车窗无法正常升降,各种问题在骏捷上市以后的时间里层出不穷。有车主甚至指出:“华晨骏捷一年之内出现20多个问题,修了又坏。”

在中国汽车投诉网的投诉排行榜上,华晨汽车的投诉数量高居榜首。这个榜首显然不是华晨想要的。

产品策略缺失

从诞生之日起,华晨汽车一直宣称:“要打造自主品牌的精品”。但在其“精品道路”前行的过程中,华晨却始终没有成为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从第一辆华晨中华下线到今天,算起来出道也近十年了,无论是车型数量,还是更新换代的频率,华晨汽车的步伐并不快,加上刚刚的骏捷WAGON,华晨的“精品”阵营仅有六款车型,但少而精的理论仍然未能成为现实。

单一的产品线严重制约了华晨汽车的发展。起步初期,华晨将产品布局到了中级、中高级轿车市场,与强势的合资品牌面对面的拼刺刀,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局限了产品布局后,华晨产品的实力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骏捷FRV上市时,华晨汽车董事长、总裁祁玉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华晨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困难日益增多的不利局面,但是我们将继续坚持高起点自主发展道路。”华晨的高起点,并没有帮它完成2008年既定目标35万辆,主力车型骏捷的销量更下降了36.5%。

与华晨高起点路线相反的是,以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他们在发展初期能够找到强大的对手尚未顾及的更适合自己的市场空间,凭借低价格进入微车市场,一举成功。抓住了这个时机,奇瑞不仅完成了早期的资本积累,更让消费者认识了奇瑞和奇瑞的产品QQ。而这种成功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恐怕很难复制。

在华晨的精品战略中,“宝马”品牌和中国价格是相当重要的一张牌。但却引出了不少麻烦。

山寨了宝马3系的骏捷,低于十万元的起步价的确超值。2008年,华晨推出骏捷FRV,3万元左右的起步价不得不让人惊叹。但其宣称的“宝马标准”、“宝马品质”却受到了质疑。

刘先生告诉记者:“买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外观有很多粗大的缝隙,内饰也很粗糙。现在坐在车里没有一点安全感。很难想象这就是企业说的和宝马共线生产的水平。”

深陷“重组”传闻

近期,华晨高层正忙着澄清其与广汽重组的传闻,董事长祁玉民也亲自辟谣,否认了华晨和广汽集团重组的可能,并坚称“华晨汽车要坚持自主发展的道路,不会与其他企业合并和重组”。据华晨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辽宁省委某领导曾就重组一事亲赴华晨座谈,其间祁玉民向其汇报了企业发展情况,并称不断有其他企业来与华晨接触,希望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但该领导表示,“希望华晨坚持自主发展。”同时表示,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辽宁省可以帮助解决困难问题,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辽宁省政府也传出了几乎相同的声音,“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华晨这样的地方龙头企业被重组,放在任何一个地方,地方政府都不可能答应的。”

这些更加招致了人们的怀疑。被重组的消息频传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由于连续亏损,华晨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2006年,祁玉民上任之后的降价革命,并没有给华晨丰厚的利润回报,当年华晨汽车取得了销量同比增长71.5%的纪录,但年报却显示:全年亏损3.98亿元。2007年,华晨汽车从坚守了15年的纽约证交所退市后,资金问题显露无遗。有人甚至认为,华晨汽车在欧洲连续遭遇“碰撞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资金投入不够”,导致车身钢板厚度不够,进而影响碰撞结果。

产品缺乏创新能力被认为是“重组”传闻的另一个因素。一直以来,华晨都在沿用仰融等人规划的产品、技术框架,缺乏技术改进;赵福全临走前留下的1.8T发动机平台、M2轿车平台、M3跑车平台,也因为缺乏后续技术支持而没有被开发。祁玉民自己也意识到“吃老本不是长远之计”,但技术上的问题始终没有得解决。

资金不足、缺乏后续技术、产能严重不足,在屡屡遭遇投诉和被重组传言的背后,华晨正在面临一场危机。

奇瑞的“低端”路线,做出了今天的A3;比亚迪的“颠覆”路线,做出了今天的双模电动车;华晨在宝马和宾纳法利纳支持下的“精品”路线,却在经受严峻的考验。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曾尧 编辑: zhangjn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