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眸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国产化经验时,陆吉安说,没有高水平的零部件工业体系,就不可能有整车的健康发展;有了符合国际水平的零部件工业体系,什么轿车都可以在中国制造、在上海生产,这是个基础。
这是个令人生畏的人。德国人见他都要怕三分。他的出名就是在抓桑塔纳国产化的“狠”劲上。至今人们都得记住他说过的一句名言,“零乘任何数都为零”。也就是说,国产化搞不上去,任何工作做得好都等于零。陆吉安来上汽是向市政府立过军令状的。他说过,桑塔纳国产化3年上不去就地免职。那时上海调动全市的力量支持桑塔纳国产化,还专门成立了上海市支持上海大众建设领导小组。
汽车对于当时的上海是一件大事。派陆吉安去上汽,就表明上海对桑车国产化的重视程度,从市里的人事安排中不难看出,现在需要“彭大将军”式的人物来管汽车。在任命陆吉安为上汽总裁之前还有过其他的人,但比较后还是选中了他。
当时不少人想不通,摆着市经委副主任的位置不当为何弃官下海?陆吉安解释,汽车一块本来就由他分管。后来组织上决定,他只能服从。但谁都心里清楚,这是上海借此起飞、千载难逢的机会。陆吉安说本来自己就想干实事,这倒是点燃了他的激情。市里急召他回上海时,他正在天津一个对外经济的会上。急召的通知是朱基告诉他的,也是朱基给他订的机票,临行前朱基还请他吃了饭。
陆吉安说,作为分管汽车的市经委副主任,他曾用几个月的时间摸清楚了上汽的家底(上汽原叫上海汽车拖拉机公司),给他的是一个厂房陈旧、设备老化、破烂不堪的“弄堂小厂”的印象,有些厂房和设备上个世纪[综述 图片 论坛]50年代甚至是解放前留下来的。难怪老外在实地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上海还不具备生产现代化轿车的能力”。对此,北京对上海推动桑塔纳进度缓慢极不满意,惊动了高层。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基代表国务院亲自带队来沪调查桑塔纳国产化进展缓慢的问题。
桑塔纳国产化的成败关系到国内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的命运问题。国家是想通过这一方式想探索出一条发展汽车工业的新路子出来。事实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轿车工业几乎为零。从战略的角度看,国产化不仅是为了平衡或减少外汇支出,主要还是要达到规模化生产,以此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汽车工业的转型。
“如果3年内国产化达不到40%,上海大众就关门。”朱基发话了。他说,我不仅要求尽快拿下国产化,还要百分百的合格,一定要符合德国大众标准的要求。并严厉指出,“桑塔纳国产化不许瓜菜代”。
在“质量为上”的前提下,他走马上任开始就大刀阔斧地对上汽上百家的零部件企业进行“合并同类项”,按照国产化的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开始利用外资进行技术合作与合资,由此拉开了“通过一个车型改造一个行业”的战幕。
1987年,陆吉安“下海”是只身来到上汽。他自称是个外行,但善于调查,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了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研究上。在上海几个工业局里,上汽当时还隶属于农机公司,家底很薄,原有的设备和厂房难以适应现代化轿车的生产要求。这种现状曾使合作方的老外都感到匪夷所思:以这样的水平能干轿车?
要用上海的思维看国产化。陆吉安说,如果站在上海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不会被困难所吓倒,“3年内达不到60%的国产化率就引咎辞职。同时给了我‘尚方宝剑’,市政府全力支持上汽发展桑塔纳轿车,但要求各部委不要干预这方面的工作,由我陆吉安负全责。”
此外,陆吉安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务,那就是上海市轿车国产化协调办公室主任。在市国产办的带动帮助下,组织了全市、全国配套厂,集中一切力量推进。经两年的努力,国产化突破了40%。回忆国产化工作的过程,陆吉安说,关键是投入。“七五”期间,整车与零部件的投资比例1:1,在“八五”期间,高达1:2。桑塔纳在全国率先建成达到当时国际高水平的零部件基地,也为现在进一步发展轿车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对于上汽,陆吉安以“生产特区”(一厂两制)的方式,激发大家对国产化的热情,并由点到面地“试点”,全面推广,由此促进了国产化的进度。他认为,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出于无奈。他说,当时上汽很穷,没有钱,没技术,只能靠办“特区”的方式来啃国产化这块硬骨头。
在上汽,提到国产化就会想到陆吉安。而他的出名也就是抓质量不留情面。他经常下厂检查,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他却很重视,如厕所食堂和车间环境等。时间长了,就逼出一个“质量环境”。陆吉安说,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生产不出高质量产品的。而“生产特区”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有人说,同样的企业,被辟出“生产特区”后,无论是生产环境和人的精神状态都大不一样。所以,陆吉安的“生产特区”后被人称之为“一场管理的革命”。
“40+4”(每周工作40小时,4小时学习)的全员培训制度”是陆吉安抓国产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他提高员工素质、适应“危机管理”所需要的手段。他要求全公司5万多名员工从总裁、书记到各级领导及普通员工都要走进课堂进行知识更新,增长技能,以此来应对现代汽车制造和管理的挑战。、
有人说陆吉安是桑塔纳国产化的功臣,他却说,我是具体干实事的。在回眸桑塔纳国产化经验时,他说,没有高水平的零部件工业体系,就不可能有整车的健康发展;有了符合国际水平的零部件工业体系,什么轿车都可以在中国制造、在上海生产,这是个基础。
当桑车国产化取得成功之后,陆吉安不安于现状,开始考虑上汽新的发展,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不至于在“一个树上吊死”,这样才能在与外资合作中争取主动,摆脱“受制于人”的尴尬,同时要练好内功。他提出了“一上一下”(上产品开发,下产品成本)危机管理的具体目标。
这样的战略思路和眼光为上汽大发展奠定了基础。陆吉安说,作为一个企业家,要自始至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尤其是在企业处于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阶段,决不能被成绩冲昏头脑,必须要保持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善于在成绩中找差距,敢于在否定自己的过去中发现潜在的危机与风险,做到未雨绸缪。
汽车这项工作是一场接力赛。陆吉安在回忆自己的这一棒时,认为主要是解决了国产化的问题,同时谈成了上汽第二家整车合资企业,为上汽的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作者:
颜光明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