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茂元执掌上汽十年:解析国内外扩张之路
2009年10月27日 07:55盖世汽车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盖世汽车网10月27日报道 1999年,胡茂元升任上汽集团总裁一职,这位子一坐一晃已过十年。在这十年中,胡茂元最大的“野心”就是要进行国际扩张,而非只紧盯国内市场。在2000年至2002年间,上汽北美公司、欧洲公司、日本公司以及香港公司先后成立,而后一系列的海外并购及国内整合扩张的好戏也随之陆续上演,使上汽逐渐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本文概括了胡茂元这十年间在国内外市场所主刀的几大海外并购及国内整合的“大动作”,敬请关注!

◆海外并购

上汽收购大宇10%股份

时间:2002年10月13日

事件:上汽集团出资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胡茂元作为中方股东代表进入该公司董事会。

背景:通用大宇是美国通用在韩国建立的合资企业。通用汽车及其合作公司联合投资收购通用大宇合资公司,占这家公司67%的股份,其中,通用汽车占42.1%,上汽集团占10%,其它合作者占14.9%。通用大宇项目主要进行轿车、多用途车和轻型商用车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

胡茂元说:“上汽参与通用大宇公司,是上汽实施‘出海跨洋’战略的重要举措。股份虽然不多,但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第一步。这不仅能促进上汽集团在资本、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融入国际市场,积累国际经营管理经验,而且能通过集成全球资源,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意义:上汽收购大宇股份是我国大型汽车集团首次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汽车工业的重组和购并行动。

上汽绝对控股双龙

时间:2004年10月

事件:上汽在2004年10月与韩国双龙汽车达成收购协议。2005年1月,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的代价,获得陷入经营困境的韩国双龙汽车49.8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此后又陆续在二级市场增持股份,最终占股比达到51.33%,取得了绝对控股的地位。

背景:双龙汽车公司附属韩国双龙集团,是以制造四轮驱动汽车为主,并生产大型客车、特种车、汽车发动机及零配件的汽车制造企业。 2004年,双龙汽车年产量16万辆,在韩国SUV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50%。

胡茂元说:“当初我们选择双龙是看到了它优势的地方,尽管双龙每年都有罢工,但汽车出口量还那么多,说明还是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的。”

意义:胡茂元没有想到的是,收购双龙最终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工会的“强悍”,胡茂元早就看出双龙的软肋,却并没有及时有效地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不能不说是遗憾。可以说,收购双龙是上汽海外收购最大的一单,也是最失败的一单。不过,上汽收购双龙的失败,也给国内车企进行海外并购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参考的范本。

上汽收购罗孚品牌

时间:2006年8月

事件:上汽将以近2170万美元的费用收购MG罗孚公司的罗孚品牌,在基于罗孚汽车平台生产的Rover75轿车上贴上罗孚商标。之前上汽已经为罗孚75、25两个系列车型的使用权支付6700万英镑。

背景:上汽希望借助罗孚的研发能力,打造出完全能为上汽掌控的自主品牌;罗孚则因陷入资金困境,欲求助于上汽的资金,来开拓市场及继续进行研发工作。就在好事将成之际,2005年4月8日,罗孚因资产状况严重恶化,进入破产前行政接管程序,并于同年7月份被南汽收购。

胡茂元说:“上汽在2003年提出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四条道路,第一条是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第二条是收购国外企业合作生产;第三条是深化战略合作合资生产;第四条是合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

意义:这是上汽得以发展自主品牌的血脉所在。2006年10月,上汽集团以罗孚技术为基础打造的荣威品牌首款车型下线,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探索中实现了第一次成功跨越。

◆国内整合

在海外并购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同时,胡茂元正在加紧运作国内一系列的的整合扩张的动作。胡茂元所期望的上汽自主不仅仅在于生产自主品牌的轿车,而是要成为全能型的龙头企业。因此,在上汽最欠缺的商用车领域,胡茂元决心全面进军轻卡、重卡、微型车和大客车领域,陆续将柳州五菱汽车、上柴股份、重庆重型汽车集团等收入囊中。

上汽入主柳州五菱

时间:2001年7月19日

事件:上汽集团和广西柳州五菱汽车公司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背景:柳州五菱是1999年在中国B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是国内微型车生产行业的大型重点企业,生产微型车历史在同行中较早,1984年即开始生产。2001 年,在新产品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上汽五菱创下了微车产销超过12万辆的新纪录, 比上年增长7%,市场占有率达到近20%, 其中双排座微型货车市场销量仍然居全国第一位。

胡茂元说:“上汽将通过国有资产划转的方式,受让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百分之75.9%的股权,与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东,将该公司改组为“ 上汽集团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五菱股份公司从而成为上汽集团的新成员。”

意义:这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次重大资产重组,并巩固了上汽在国内汽车行业的龙头地位。

上汽联手菲亚特重组重庆重型汽车

时间:2006年10月16日

事件:上汽集团公司、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菲亚特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园签订协议,三家投资方同意与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园设立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及上汽菲亚特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

背景:在2005年12月7日,上汽和菲亚特旗下的依维柯公司签署了商用车合作框架性协议。随后,同年12月15日,上汽携手依维柯,和重庆重型汽车集团签订了重组重庆重汽的首份框架协议。

意义:极大地弥补了上汽在商用车领域的短板。

上汽收购上柴股份

时间:2007年12月29日

事件: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241,709,280股股份转让给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景:此前上海电气有意向上汽集团或其下属公司转让其持有的上柴股份50.32%全部股份,相关转让价格将以净资产为基础,综合考虑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因素。再加上中国重汽、陕西重汽、福田等在内的很多卡车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配套体系,近几年上柴业绩不好,上柴在配套市场上很难找到实力雄厚的客户。

胡茂元说:“原来,上汽集团与上柴股份确实有一定的业务关系,如上海汇众等将零部件供应给上柴股份。”

意义:当时上汽的直属商用车公司——上海汇众和重庆红岩都有底盘系统,而商用车(尤其是重卡)的发动机对上汽而言是稀缺的,因此收购上柴股份对胡茂元打造商用车体系的促进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上汽收购南汽

时间:2007年12月26日

事件:上汽集团以20.95亿元现金和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收购南汽集团控股股东——跃进集团的全部汽车业务,将建成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

背景:2005年7月南汽以5000多万英镑收购破产的英国罗孚汽车公司,上汽此前已购得罗孚25、75及全系列发动机知识产权,随后双方各自开始轿车研发,被业内视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因此,如果拿到"硬件"(全部生产设备)的南汽与拿到"软件"(核心知识产权)的上汽能够携手,将使双方的资产更高效地运作。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