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铃木暂停分家 长安高层不退出昌河
昌河汽车事件使长安集团(以下简称长安)一系列计划生变。在长安与景德镇市政府联合宣布将维持昌河汽车格局和发展现状不变后,长安高层上周表示,铃木从昌河退出的计划已经冻结。此前,长安已经原则同意了昌河与铃木的“离婚”方案。此外,长安表示并不会把长安管理层全部退出昌河。长安董事长徐留平介绍,目前只有昌河总经理将由其内部产生。[详细][评论]
车市降温 车企并购机会来临
国务院要求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 车企并购将再现
国务院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当中再度提出了要提高汽车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以往不同的是,《规划》给出了明确指标,指出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需要从2010年时的82.2%增加到2015年时的超过90%。《规划》只对钢铁、汽车和船舶三个行业提出集中度的要求,但是对汽车业的集中度的指标值也是三个行业中要求最高的。一位汽车分析人士称,若实现该目标,前15的汽车企业中必有两家合并。[详细]
-
为什么要兼并重组?汽车行业特点决定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竞争行业,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日趋饱和,巨额的研发费用,居高不下的零部件采购、制造和销售成本以及产能过剩的风险,将导致汽车产业的大规模重组。因此,适时推出战略性的并购重组,发挥各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效应将是汽车企业不可回避的课题。[详细]
车市退潮裸泳者显身 车企并购机会来临
从历史经验来看,成熟汽车市场的大规模的并购都发生在市场惨淡,行情向下的时候,揭不开锅的企业才会真正两情相悦、你情我愿入洞房。预计从今年开始,长期潜伏的裸泳者们会逐渐显身,并购会逐渐厘清中国车市目前散、乱并存,强弱不分的局面。2011年,快速的市场调整,让准备不足、基础薄弱的汽车公司露出软肋,比如东南汽车和华晨汽车,预计两家公司短期内难有质的改观,会成为可能被整合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阵容也在不断扩大,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和比亚迪汽车正在经历艰难的调整期。 [详细]
凤凰调查
调查 |
车企重组不能靠一纸政令
车业重组需冷静 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曾经热炒的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应该由谁来主导兼并的问题,引发诸多讨论。但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对于兼并或许并没有政府希望的那样迫切。原因在于,两家公司产品线差别很大,江淮的优势在于商用车,奇瑞的优势在于乘用车。兼并重组未必能实现规模效益,不同公司的生产协调性并不完全一致。如大众与丰田的零部件不具有通用性,而拥有不同合资公司的中国汽车集团也不能通过零部件标准化来实现规模效益。[详细]
-
国内车企重组难 阻力在于地方势力
中国汽车工业现在登记的100多家,美国3家,日本11家,但是中国重组是很困难的,为什么?首先地方不让你重组。因为每个地方都只有一个汽车厂,你要把它跟别人重组,这块肥肉没了。第二是我们有一些风气不好,一些厂的领导,在这个厂是领导老大,重组以后,可能变成老二了老三了,不乐意。[详细]
国内不乏因政治考虑而失败的企业重组
三年前,广汽、北汽争抢福汽的项目从轰轰烈烈到戛然而止,廉小强突然转调强硬宣称“自主发展”,据记者了解到的真正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捂盘惜售”—虽然已经谈得紧锣密鼓,但中国政坛女强人孙春兰上任福建省委书记当日即强调“振兴海西”,将其作为其施展治闽方略的基石。而东南汽车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无疑是重中之重,不可头插草标出售。作为福建为数不多的大项目,两岸合作的东南汽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色彩。[详细]
大众总裁曾预言世界将只剩5-6家车企
大众总裁文德恩预测全球汽车产业将演变成高度集中的格局,最终日本、中国、美国将仅剩一家汽车制造商,欧洲地区将保留2到3家。这与2009年初菲亚特总裁马尔乔内的预测不谋而合,马尔乔内当时表示,世界市场最终只会留下一家美国企业,一家德国企业,一家欧洲日本企业联盟,一家日本企业,一家中国企业,以及一家有潜力的欧洲企业。[详细]
破产重组后 通用重夺全球第一
通用汽车去年全球总销量达902.6万辆,超过其他车企公布或预期的全年销量,在2009年破产保护之后不到3年内,再次成为全球销量最高车企。通用占据全球市场的份额也从11.5%提高0.4个百分点至11.9%。[详细]
重组的企业 未必都幸福
昌河之乱 暴露长安整合旧疾
昌河总经理李黎的一句话:“你们不整死我,我就整死你们昌河”引爆了长期以来就存在的矛盾。工人围堵昌河办公大楼,昌河汽车的总经理李黎被免职,这样的结果表明当年的整合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成功。的确,通过整合中航旗下的昌河、哈飞、东安动力等资源,长安集团在规模上远超以往,这样的规模也让徐留平顺利的升职,但以政治仕途作为目标的重组,未必能让长安集团更有竞争力。[详细]
-
夏利生死劫:重组困局引发的品牌破灭
上世纪90年代,路上跑的除了老三样,国产车就只有夏利。对于很多国民来说,第一款车就是夏利。在天津市区的路上,开着“威乐”的出租车司机骄傲地对记者说,“天津夏利生产那会儿,全国很多地方还没工厂呢!”如今,随着夏利车在低端车市场积劳成疾、日益衰老,人们不免产生一个残酷的念头——夏利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详细]
编辑点评 | |
林子:对于夏利的现状,一汽也很无力。当前一汽注重发展中高端自主轿车,即使有钱,内部分配也轮不到夏利;而在技术方面,比夏利更晚进入微车市场的一汽,也很难提供多大的支持。 |
相关报道
庞大面临巨额并购开销难题
因收购萨博功败垂成而身陷风暴之中的庞大集团,还在舔舐伤口。除了对已向萨博汽车支付了4500万欧元的购车预付款计提坏账准备、计划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参与萨博汽车破产的法律程序之外,摆在庞大面前的还有尚待支付的多达800万美元的第三方机构并购咨询费用。 [详细]
中国汽车业:兼并重组到底谁说了算?
陈建国表示,“四大四小”的说法已经过时。在新一轮兼并重组中,没有指向说哪个企业必须和哪个企业合并。合并是没有地域关联性的,而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选择和实力。产业重组的本意不是说只是这八家或者只围绕这八家进行兼并重组,只不过这八家目前来看比较有优势而已。[详细]
盲目重组无意义 高度专业化提升竞争力
规模越大风险越大 宝马收购罗孚亏损40多亿美元
按传统的收购式兼并重组,规模做大也往往带来更大的风险,以宝马为例,1994年开始收购当时英国最大的汽车集团罗孚汽车集团,结果到2000年经营了罗孚六年之后的宝马已是伤痕累累,短短六年亏损40多亿美元,最终不得不抛售罗孚,后改为独立经营高端品牌宝马、迷你、劳斯莱斯。栽同样跟头的还有德国奔驰和美国克莱斯勒的联姻,兼并重组的规模化理论因此受到质疑。一些汽车企业逐渐意识到盲目上量是没有意义的,即便是形成所谓的上下级产品互补关系,由于产品的价格水准也不一样,质量标准不一样很难达到分摊成本的功效。[详细]
-
专业化发展战略被证明行之有效
德国主要汽车公司具有显著的专业化发展特点。奔驰、宝马集中生产高档豪华乘用车;大众集中生产各种普通乘用车;欧洲其他企业如法拉利、保时捷、MINI等则集中于特别狭小的细分市场。大众也曾一度偏离自己的传统,期望在高端豪华轿车和细分个性市场能有更大的作为。但事与愿违,收效不大,投入却很大,造成的负担也很大。[详细]
编辑点评 | |
林子:一汽、东风属于中央直属企业,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长安汽车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也间接属于国资委管。上汽、北汽、广汽、奇瑞等都是地方国有企业,归当地的国资委管。汽车行业是高投资、高利税行业,和当地的GDP和税收紧密相连,谁也不愿意被外省的企业兼并。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