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提升零部件企业竞争力需各界共同努力
2010年09月04日 17:04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那么作为汽车产业链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在关键零部件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下面我们有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宁女士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研究,大家欢迎。

张宁:大家下午好。这个研究成果是我们今年年初刚刚完成的报告,从去年的年初开始到今年年初完成,整整花了将近一年时间。不同的是刚刚美国SAE的主席主要讲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他的看法,我们这个报告,中国SAE,现在可能世界三大SAE,就差日本的没有到了,我们这个报告当时着眼点主要关注在传统的零部件上,可能正好跟刚刚美国SAE主席讲的东西正好形成一个关系。

大家知道这个论坛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做了很多年。大家很担心,比如说刚刚黄总讲了,在汽车电子方面我们很多弱势,也包括对整车质量产生的影响,现在很多反应在零部件层面,这也是我们当初做这个题目的原因。这个题目是国家发改委委托我们做的,重点是研究总体状况,产品开发是其中一部分。一讲零部件就多了,什么东西都有,当时我们做这个课题的时候是重点研究了五大总承,采用的方面用了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这类问题的方法,比如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模型等等等等。在这个调查当中,发了500多份问卷,得到了20多万数据。这个时候国家信息中心完成了关于零件状况的报告,我们把这个报告和他的报告做了融合。我这里为了说明这后面数据的来源,表明了什么?比如说这个数据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一二级供应商,这个并不能代表全行业所有零部件厂商的情况,是这么一个关系。所以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说明。

报告形成七个结论性意见,今天拿出其中一节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这是我们做开发能力的评价模型,我们认为一个零部件企业的开发能力应该由四方面能力决定,一个产品开发方式,一个产品开发基础能力,包括软件条件、硬件条件和技术方法是不是掌握,还有一个关键技术的基础能力,到底把一些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有一个关键零部件的资源控制能力,总承厂要对零件厂有控制能力,要自己有匹配的能力或者说是设计的能力,还要对下游零部件有指导能力。我们把它做了一个分析,比如开发能力分解成五个方面,对关键技术按照在这之前做了一个整车开发能力,我们把它的开发技术沿着它的开发流程做了分解,提炼出其中的关键,我们认为能代表具备某一个能力,比如某一个能力代表一系列能力的具备,这个就是关键技术,我们提炼出来,发动机、变速箱做了一个分别研究,这样就可以看出它能力好在哪?差在哪?哪些方面需要做努力?这是我们整个的研究模型。

最后我们按照这个研究模型得出一个大的结论,就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只能满足中低档车型的基本配套要求,跟不上整车技术发展的步伐。新能源技术有很多创新要求,实际上在零部件课题完成之后,如果大家看到今年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报告那个蓝皮书,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对零部件的电子行业另外单独有一个分析,这个也是我们结论的很重要方面。关于电子大家可以看那个报告。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品开发技术能力总体达到基本具备的程度,相对策划能力较弱。第二就是研发设施条件不够完备,不能说没有,很多企业也添了很多很好的设备,但是不完备,不系统,只是一些点上的有些很好的突破。在产品开发技术的许多细节上还有局限性,对新技术的了解出现盲区,一些企业表现出盲目的或者过度自信,这是我们在课题完成时候我们向发改委汇报这个课题成果的时候非常担心的事,咱们不能盲目自大,这样会吃亏。

还有一个,我们基本不具备控制类电子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大批量的供货能力,有些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产学研成果非常好,但是批量的供货能力没有形成,部分企业的攻关有成果了,到产业化有大量工作要做。这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在拿到了20万个数据之后对行业总体状况的描述。

分别点几个例子,这个是发动机开发的基础能力和经验的均值,分开了,比如CAE能力列出十项技术,比如有整车性能的模拟分析,有NVH的分析能力,有关键零件,比如钢铁缸盖的分析能力等等等等,细化之后的分布情况大家可以看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能力相对较好,但是其他方面真是不敢恭维,我们分成五级,让企业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认为你现在到了哪级?我们对充分具有还是完全不具有,我们有一个定义,什么叫充分具有,什么叫完全不具有,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解答。100多个问卷来了以后,做了分解分析,得出这么一个结果。很多情况下我们可能还达不到基本具有的情况,这样我们自己知道我们现在难在什么地方,哪些技术需要突破了。

变速箱企业也是这样,我们调查试图想了解一下自动变速箱到什么程度,回复问卷非常不不理想。这里头我们主要分析了它的外购件的参数定义能力和外购件的集成能力,有些方面比如对壳体完全能够在参数定义方面自己做这个事情,但是许多方面还需要依赖于外部,自己还做不了,这个三角点的集成能力,集成能力较好的是注册自动器,其他稍微差一点。这个是转向情况,我们把技术分解了,转向这一块分解成有总承疲劳寿命的模拟分析能力等等,把每一个总承都做了一些技术上的分解。相对来看齿轮、齿条动力转向能力相对强一点,总体情况比发动机好一点。

制动也做了分解,主要内容包括性能模拟和控制技术的分析能力,比如还有一些关键零件的寿命分析能力,对零部件的关键材料的选择能力,还有一些关键的工艺技术能力,还有一些匹配的能力,优化设计的能力,比如还有一些间隙的控制水平的能力等等,都做了分解。分解之后现在看起来可能是液压制动这块稍微好一点,其他的执行类总承稍微差一点,这是整个制动器的情况。

车桥也同样,车桥主要看它的强度搅合的设计能力,误差补偿方面的设计能力,还有工艺设计能力也做了分解,大概的情况稍微好一点是螺旋齿轮的齿面控制能力稍好,桥的这一块加工能力更差一点。这是大概总体的情况。

到底我们现在企业在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提高能力?这次的研究报告也做了一些调查,我们给了六个选择,我们希望企业提出首先一二三排个序,现在看起来,产学研合作还是零部件企业提高能力的方式,接下来是从国外引进技术,大家谈到国际合作可能还是目前我们摆脱不了的一种方式。关键我们怎么通过自己的能力提升,实现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再走一步?这是我们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联合开发跟国内企业、科研机构做联合开发也是重要的方式,企业自我积累也是很重要的方式,这是企业提高产品开发能力的主要手段。

到底什么东西制约我们能力的提高?这个结论大家都很一致,不用调查大家可能都觉得是这个结论,我们这次的研究是证实了大家一个结论。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现在很多高校培养了很多的学生,但是更多的优秀生去了整车企业,零部件厂面临人才匮乏很重要的方面。大家过去很关注资金,我们得出结论钱不是最重要的,从获得技术和人才的角度来讲,钱相对次要一些。更重要要解决的技术来源问题和人才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结论。

究竟零部件厂为什么不做开发?到底什么东西影响产品开发的积极性?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与整车厂的供货关系是否稳定这是重要的方面,这次的分析结论,我们把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做了比较分析,在那边的分析结论上大家可以看完整的报告,在已经订货之后,如果是整车厂要求产量增加或减少的时候,受影响的内资企业就大一点。如果要增长的时候,稳定性上内资企业比外资企业稍微差一点,在合作关系上内资企业,不管整车厂是内资还是外资,跟外资零部件厂的合作更稳定更好一些,这个因素是很多零部件厂说我做了很多开发,可能一开始生产配套也做了,但是后续一旦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就比较麻烦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这次研究也发现,很多内资零部件厂的合作对象明显要比外资零部件厂合作对象多,这也是零部件厂没办法,他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等等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们想如果让零部件企业下定决心在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可能整车厂需要做一些努力。

还有一个扩大市场份额,也是零部件厂为了要应对市场变化做出一些努力,但是相对来讲跟整车厂关系相对重要。

第三个排序可能是人力资源,也是影响他开发积极性,我没有人,需要有人才能做相关的工作,这个可能也是他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未来的发展我们零部件厂面临哪些挑战?第一个在世界具有技术领军地位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完成了布局。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在末端很多产品是在末端,将来是不是我们依然就这样了?还是将来要往这个方向努力?这个不光是我们都要想的问题。第二个挑战,整车企业对零部件供应链的要求归纳为三高一低,这一切又与零部件企业的开发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相关。我们注意到零部件厂,物流保障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等都是整车厂考验零部件厂跟随能力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面对社会对汽车安全、环保、节能要求日益苛刻要求下,我们要跟上的时候,内资企业该怎么办?该怎么发展?

第三个挑战,零部件企业在我们产品的出口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05年实现出口大于进口,但是一直到现在出口还是以零部件为主,作为一个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任由别人撼动自己的地位。我们的出口主要靠零部件,中国汽车工业未来要走向强国,我们一定要在世界出口贸易上占领一定位置。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突破其中的障碍?解决之道是什么?

第一个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包括零部件技术标准和相关工业标准,越到下级层面越发现相关工业的作用,如果不在装备技术上,不在一些关键环节上给予一些支持的话,零部件厂要做高质量低成本不太可能,所以这个环节上我们讲跟相关工业密切相关。还要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标准制订,为内资企业发展留出空间。这个目前需要我们政府和企业层面好好沟通。还有人才培养,前面谈到人才问题是我们零部件发展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加强人才的培养,增进企业对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工程师的理论水平这也很重要。我们这次调查发现,不能说我们没有技术,我们很多技术上有突破,但是不成系统,都是一些点的突破,要变成工程化,变成大家很认同的产品,串起来的时候会发现,我们有个别环节有短板出现,这样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水平和质量。另外还有一个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进行安排。另外要推动技术研究方式和产品研发方式的多元化,我们希望国内能够出现一大批专门做零部件研发的设计公司或者是相类似的企业,这样的话可能在把高校的成果,帮助企业转化成生产能力,产生效益方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内有很多整车设计公司,我们希望能够冒出专门做某一方面零部件研究的公司,掌握专门技术的公司。

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为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零部件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

相关报道:

张宝林:未来10年中国汽车业产值有望超13万亿

张小虞:十年内成为汽车强国任重道远

张毅:新能源大规模推向市场还有相当长时间

李黎:三剑齐发 实现2015年一百万的发展目标

赵航:产业升级主要是产品/技术结构升级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zhangy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