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事业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对策是否得当。科学、正确的态度应是:在认识上,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明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大趋势、大潮流,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追赶乃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次难得机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措施,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其中。
对此,无动于衷,坐等观望,就可能错失良机,或被别人远远抛在后面,最终将被市场所抛弃。但在行动上,务必实事求是,从国情、厂情出发,真抓实干,稳健持重,同时,也不人云亦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技术大变革的时代,一切结论都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信。
新能源汽车事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规模空前的技术创新,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浮躁,中国决不能再搞(或重现)类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所谓“全民大炼钢铁”和“大跃进”那样的蠢事。所谓的“弯道超车”或“跨越式发展”,讲的是从战略上看问题,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充满信心,只要付出努力和方式方法对头,就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可能。但在具体的科研试验和生产实践中,则无任何捷径可走,该做的“功课”,“一节”也不能少。
被指定的危险
现在,终归对究竟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选择什么样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现时阶段情况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几大类别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方案,各有其优劣势,但都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发展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贸然确定某个方案作为我国的主攻方向,其风险与对之持观望迟疑态度几乎相当,甚至更大。若方向错了,越努力、走得越快、越远,则损失越大,时间耽误得越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拉得越大。所以,选准方向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此需深思熟虑,慎之又慎。
为避免大的失误,在未完全看清楚或未准确把握形势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看起来很“笨”但却是比较稳妥的做法。同时,这也意味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事业的探索,需要经历一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不同的技术代表方,都应抱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悉心倾听别人意见,真理掌握在谁手里就听从谁的。对各种选择方案的评判和取舍,唯一的标准是实践,是科学的数据和试验结果,而绝不是权威、地位和名声。同时,也不应无视中国的具体国情而盲目跟(国外的)风。
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选择的争议,有些人甚为着急,怕贻误“战机”,因此提议由国家出面“一锤定音”,但业内外不少专家都不以为然,此议欠妥或大不妥。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09年底举行的一次全国性创新论坛会上尖锐的指出,(政府)不能指定技术路线和产品路线,这是很危险的一个事情。比如,在发展高清晰电视方面,日本通产省认定发展模拟信号模式,结果被美国的数字信号模式超越,落后整整一个时代。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程振彪
编辑:
wangqing |
![](http://img.ifeng.com/tres/pub_res/image/singlepage_v3/end_1.gif)
商讯
![](http://img.ifeng.com/tres/pub_res/image/singlepage_v3/end_2.gif)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http://img.ifeng.com/tres/pub_res/image/singlepage_v3/end_1.gif)
![](http://img.ifeng.com/tres/pub_res/image/singlepage_v3/end_2.gif)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
![](http://img.ifeng.com/tres/pub_res/image/singlepage_v3/end_1.gif)
![](http://img.ifeng.com/tres/pub_res/image/singlepage_v3/end_2.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