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里拷问城市公交是否足够便利
2009年09月22日 09:50今日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又到一年一度的“世界无车日”,也是全国第三个“城市无车日”。

“无车日”里,道路畅了,噪音少了,空气清了,精神爽了……

“无车日”里,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刚刚过去的盛夏,上下班高峰堵车时,身边的每一辆车都好比是一台火炉,排放出阵阵热浪。夏日,整个城市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小车需要制冷,它们产生的大量热气与高楼大厦及民宅空调排放的热气,把人赖以生存的空气都点燃了似的。

汽车是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象征。然而,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和汽车的过度使用,环境遭受严重污染,交通出现严重拥堵,成群结队的“油老虎”也使能源问题凸显出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可以说,这是人们当初没有料想到的。

“无车日”活动,正是要人们特别关注这样的“现代病”、“文明病”。我们不妨再看几个相关数字:有关部门去年测算,“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可以减少数百人的交通事故伤害。一日“无车”,好处竟如此之多,这可能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

“无车日”,就是要向全社会倡导一种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引导人们自觉地去树立环保观念,将“无车”理念融入平时的具体行动中。然而,让人感到无奈的是,现代人已经很难改变对车辆的依赖,甚至减少一些都不行。对此,我们应当好好反思,有“自行车王国”之称的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本是城市居民短途出行或交通高峰时便捷的交通工具,不仅有利节能减排,还有利人体健身。但事实上,它却在慢慢萎缩,越来越成为交通“配角”,从机动车道越来越宽,自行车道却越来越窄,就可见一斑。只是在“无车日”里,它才成了交通的“主角”。

值此“无车日”,“公交优先”更显得重要,它无疑是“无车日”里的交通主力,也是平时绝大部分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因此,要让“无车日”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无车日”之后,仅“公交优先”方面,就需要做大量的事情。

因为“公交优先”仍做得不到位,我们看到,在很多城市,“无车日”那一天,突然增加的公交车人流量,让上班族甚至上班都成了难题。这对城市是个考验,如果“无车”要以牺牲城市运行效率为代价,那这样的“无车日”活动注定是走不远的。要让“无车”成为常态,城市管理者还有很多配套工作得做,比如开拓更加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无疑在这一方面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城市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车日”之后,我们有许多人能够做到尽量乘坐公交车或者步行、骑车上下班;在平日城市短途出行时,也可以不用或者少用私家车。尤其是随着杭州公共免费单车点的增多,为尽量减少机动车出行提供了一些方便与可能。少开一天车,那我们生存的这个空间,就能减少一份污染,我们的这个地球,就能增加一缕清新。

(王国荣)

相关报道:

“无车日”早高峰 记者暗访交警支队停车场

不设禁行区域 “无车日”只是口号?

北京青年报:不妨把无车日看作一种行为艺术

世界无车日:禁行难推广 状况堪忧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