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召回321万辆
2004年6月17日,一汽轿车主动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召回申请,决定与日本马自达公司同步召回部分mazda6轿车。此事件使一汽轿车成为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第一个“吃螃蟹者”。2004年3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共同制定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从当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汽车召回从此有“规”可循。
中国的汽车召回制度自2004年实施以来,从2004年的10次、到2008年的47次、再到2009年的57次,召回频率明显增长。截至2009年底,已先后受理近60家国内外汽车企业的212次主动召回,召回车辆达321万余辆。在2009年召回的136.482万辆汽车中,有24.37%是受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调查引发的。
隐瞒不报最高罚3万
按照规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依情况,分别按照制造商主动召回和主管部门指令召回两种程序进行。制造商获知缺陷存在而未采取主动召回行动的,或者故意隐瞒产品缺陷的,或者以不当方式处理产品缺陷的,除必须重新召回、通报批评外,还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最高3万的罚款金额成为舆论广泛质疑的焦点,认为处罚力度不够。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毕竟只是一部部门规章,而按照质检总局的解释:“3万元罚款是我国《立法法》给部门规章的最高罚款额度。”
一部有关汽车召回的法律出台已经迫在眉睫。
《条例》送审无下文
早在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已经完成了《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的初稿起草工作,并开始征求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意见。有关汽车召回的正式法律似乎离消费者越来越近,当时预计最快2008年便可出台。
2008年,三鹿事件曝光后,《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被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当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2009年4月8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送审稿)》全文,宣布在5月26日之前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有消息称将于2009年内颁布实施。但此后,《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出台再无进展。
《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送审稿)》规定生产者如不主动召回缺陷产品,或隐瞒、虚报缺陷危害,未改正将处以最高50万元的罚款。
据报道,该条例目前仍处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尚无明确的出台日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