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设计需要多方支持
记者曾经和上汽集团的设计总监马征鲲有过一次偶然的聊天,“在中国做汽车设计师或工业设计师需要努力和运气,有太多太多的诱惑与无奈可以让你离开这个行业。” 马征鲲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已有20个年头。但如今,这所中国顶尖设计学校培养的汽车设计师,却并不多,大多数人选择进入其他领域。
马征鲲认为中国的设计院校教学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为何这些毕业生真正在汽车厂里工作的没几个。比如清华美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一届有15个人左右,但真正能在汽车厂里坚持做下来的只有三四个。
“导致中国汽车设计师水平低不仅是教育问题,主因是汽车企业没有给设计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广汽的设计总监肖宁称,“比如国内自主品牌厂商大量外包设计,给意大利、日本和韩国公司做了很多项目。”
听到上述表白之后,记者又想到了陈群一当年离开北京吉普时的无奈。因为,当年,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商流传着“只要合资,无需自主创新”的潜规则。
“国内厂商普遍认为造型设计只是很小的一个部门,不需要大量投资。国外厂商在设计领域的投资是中国企业的很多倍,包括整个工作室的软硬件设施,以及人才投资。”陈群一举例说,“国外主流汽车厂商中,设计师均享有较高地位,设计负责人通常是企业集团副总、甚至是董事,这在国内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不过令陈群一感到欣慰的是,年近40岁的他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供职于中国最大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阿尔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自己执意的追求,终于等到了业界认可的这一天。
2010年,仍然是在北京国际车展,陈群一带领团队所设计的三款电动概念车获得多家汽车厂商的青睐,也许他的量产梦想不久就会实现了。
设计车间中,工人们和设计师将设计图变成泥模,标出位置、尺寸再加工。追求极致完美的他们,根据隧道中进行空气动力学的测试,将泥模车删改、调整、上色,并用有色的胶带条贴上。
这画面定格在记者的脑海中。不同的时代缔造不一样的设计品,除了少数永恒的经典之外,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设计语言,汽车虽然是机械品,但它也讲究设计感,同样需要具备时代感,以求获得更多市场的认同。(于宛尼)
123 上一页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