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速度以及受技术能力限制,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借鉴了很多国外成熟的东西。除了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之外,我国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企业标准较少,这使“课本”的更新速度较慢。也就是说,在制定和更新标准时可以依赖的技术资源不充分,有时甚至没有依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汽车企业对技术的掌控能力、研发能力还很差。
“这也难怪,人家从爷爷辈就传下来不少‘笔记’。当然,我们也有20多年的合资历史了,是否能得到人家的‘笔记’,或者屋子里堆了一大摞‘笔记’,消化、掌握得怎么样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打个比方,我们由不识字到上小学和初中,现在在某些方面还上了大学,但要讲出更深的内涵以及进行创新,还差得相当远。真让你编写课本时,就困难了。”吴卫给中外汽车标准体系能力的差异做了个比喻。
在国际汽车标准界的发言权方面,吴卫说:“以前,我们做什么别人不关注;现在,我们说什么有人听了,受重视了;甚至我们也开始编写‘课本’了。最近两三年,尤其是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受到高度关注。在国际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协调方面,我们能拿出一些东西说一说了,不像以前只是带着耳朵去开会。在传统汽车技术标准方面,我们也有所建树。例如,在油耗标准方面,我国在2000年以前是空白。这个问题受到政府重视以后,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积累和吸取国外经验,2004年我们拿出了乘用车油耗限值,在国际上反响很大,受到国外同行的尊重。美国媒体就表露出一种危机感,称自己的标准多年没有提高了。印度也几乎照搬我国的这个标准。从标准执行情况看,效果非常好,企业反应很好。再比如,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标准委等部门的重视下,我们在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所制定的标准,无论是数量和质量目前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比如电动摩托车,目前国际上可供借鉴的、成熟的标准只有中国的。”
创新虽然困难,但中国汽车标准界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创新。据吴卫介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创立的C-NCAP虽然不属于国家和行业标准体系内的事情,但这个像考试和竞赛一样的试验评价,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C-NCAP测试的项目高于法规要求,不适合政府来组织,但它能在市场上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对于C-NCAP的每个测试项目,我们都根据中国国情做了适当调整,既不能考偏了,还要体现出水平。”吴卫说,“国外的NCAP在后排座不放假人,但C-NCAP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放了假人,并设定了考试标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日本和美国的NCAP也开始采用这个做法了。当然,我们的创新虽然有特点,也有国际影响力,但还是极个别的。不过,我们清楚,中国的汽车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惊人,我们可做的事情多了,成果就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秦淑文)12 上一页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秦淑文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