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技术共享难度不小
2010年08月19日 08:06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刘霞 汪时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待出之际,由国资委牵头、16家央企发起的“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昨日率先成立。电动车“国家队”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中国在电动车研发国际竞争中保持同步起跑优势。但这个旨在整合央企资源、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成果的开放式平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力究竟有多大,尚待验证。

技术积累参差不齐

该联盟成员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包括整车及电驱动、电池、充电与服务等。在这16家央企中,目前只有一汽长安东风是整车制造企业。

按照一汽集团的计划,今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将小批量投放市场,2012年,将按照商品化模式,建立适应电动车生产、营销及售后的服务体系,全系列新能源车将实现批量生产,产能将达到每年5万辆。

刚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的东风汽车已决定,到2015年,中重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万辆,具备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条件并形成5万辆产销规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保有量则要达到80万辆。

长安集团计划2014年产销新能源汽车15万辆,并且已掌握自主整车集成设计、系统设计、性能匹配标定等技术95项,电池、电机、整车控制三大纯电动核心系统控制技术51项。

由此可见,即便是“国家队”央企,在新能源项目的技术积累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如何协调技术资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技术共享可能性不大

国内一些民营汽车企业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央企联盟优势并不大。“这种联盟形式比较松散,而且这三家央企本身就是竞争对手,技术共享几乎不太可能,其实在国家统一的规划和支持政策面前,大多数没有加入联盟的汽车企业与三大央企都处于一个起跑线上。”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相关人士表示。

事实上,国内类似的“电动汽车联盟”并非首次出现。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已将国内排名前十的车企组织起来,成立了“TOP10电动汽车联盟”,力图对中国电动车产业起到协调发展的作用。但联盟成立两年来,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十家企业至今仍各自为政。

协调合作关系

是难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昨日表示,央企联盟对“TOP10电动汽车联盟”不会有冲突,两者不是竞争关系,甚至还会有合作。但如何协调联盟之间的合作关系,恐怕是更大的未知数。

事实上,一直在新能源汽车量产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的民营汽车企业比亚迪并未加入上述两个联盟,而是积极与国外汽车巨头开展一对一的技术合作,目前已领先于其他车企向市场推出量产新能源车型

长安汽车集团副董事长徐留平则认为,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一个最重要的作用便是统一电动车整车和基础设施的相关标准。

有汽车分析师认为,对于整车制造企业,昨日成立的央企联盟对于协调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领域的利益纷争更具实际意义。此前,各家石油公司和电网都纷纷宣布在全国布局自己的充电站,大有跑马圈地之势。通过联盟将这些央企的发展范围进行划分,更有利于各家的统一合作,保证各央企之间的利益平衡。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