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车行为风靡各地 依靠市场充分竞争解决
2010年08月30日 11:08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杨帆已经从事汽车销售行业近20年,如今他终于找到了“比4S店赚钱更多、更快”的工作!这份工作就是炒车。

所谓炒车,就是 “加价换加塞”——面对汽车销售市场的紧俏和漫长的提车周期,总有一些心急的客户不愿排队,宁愿多出钱也要先拿车,但是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 (俗称4S店)却不敢明目张胆地加价销售,于是,类似杨帆这样的“倒爷”应运而生,他们通过关系,找到紧俏车源,并加价销售给消费者,最后与4S店进行利润分成。

通过炒车,杨帆去年收入有数百万。

炒车族众相

“别人提不到的车,我提得到!”这并非杨帆的狂言妄语,杨帆向本报举了个例子:目前在4S店,途观[综述 图片 论坛]从订车到提车得等个6-8个月,但杨帆“凭关系能让消费者在1-2个月内提到车,那些心急的消费者宁可加价5万也愿意”。

为什么经销商不直接加价销售?杨帆的解释是,4S店怕撞上厂商派来的调查人。“去年在本田CRV刚上市时,厂商就派了个神秘访客,主动加价购车,不但全款付了,车开走了,连牌照都办好了,结果厂商直接作为证据惩罚了相关经销商。”杨帆回忆。

因此,经销商对销售人员的要求是,对进店的人要立即分清谁是消费者,谁可能是访客。对于那些真正的客户,经销商就直接加价,对于那些可能暗访的,就需要杨帆这类炒车族出手。“我们虽然替经销商卖车,但身份却不是经销商,厂商管不到我们。”杨帆递上的名片上写着,“某某销售公司,杨帆,以及银行开户行账号和地址。”

一般情况下,对于在4S店已经半公开加价销售的车型,如大众CC[综述 图片 论坛]、高尔夫[综述 图片 论坛]等,炒车族会在经销商加价的基础上,再度加价。杨帆又拿途观举例,“经销商对途观加价3万,我们先全款支付,由于与经销商关系不错,他们刚到货5台车,就全给了我们,然后我们再加价5万来卖给消费者,这多出来的2万元,我们与经销商的相关人员分成。”

与杨帆的“盈利模式”不同,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热心帮忙购车的“赵总”则致力于依靠全国各地区不同的车辆价格,来回倒车赚取差价。

“我们的主要目标客户群是外地消费者,我们从购车价便宜的地区进车,再售给其他地区的消费者。以CRV为例,山东的进价比北京便宜5000元左右,于是,我们便从山东进车,再在北京亚市加价卖给来自内蒙、东北的消费者,目前一辆CRV有7000余元的赚头。”赵总介绍。

相比之下,刚入行不久的小贾则是最小一类炒车族,他并不直接参与车辆倒卖,只在经销商和客户之间牵线搭桥,“和客户谈加价的事由我们出面,但购车流程还是走4S店,我们只把保险返利和加装内饰的钱赚到手。”小贾告诉本报,这类炒车族的收益相对较少。

总之,杨帆、“赵总”、小贾之间分工明确,形成一个纵向的、层次分明的金字塔,但从横向来看,炒车族已经遍布全国——按 “赵总”的说法,“有的炒车族,已经冲出地区,走向全国了。”

互利生态链

事实上,炒车族的存在并未对经销商的利益造成损害,反而帮助经销商解决了一些不方便出面解决的问题——炒车族、经销商和厂商,如鲨鱼和在鲨鱼嘴中清理食物残渣的小鱼一样,构成了一条奇妙的生态链。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表示,自己并不觉得炒车族带来什么麻烦,“没有哪个经销商不给拼缝供车的”。而某德系品牌的经销商更是认为,炒车族对自己带来了不少帮助。目前,来自厂商的任务量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当车市驶入淡季时,经销商的压力就更为明显。这时候,经销商就需要依靠炒车族们来帮助售车走量,“特别是对于一些滞销车型,炒车族的活动能力比我们强,当他们帮我们把滞销车推销出去,我们也自然多给他们一些热销车型。”这位经销商说。

上面这位经销商负责人还告诉本报,“通常,加价售车的返利,经销商能拿到10%-20%左右,炒车族通常要赚走大头。原因是,我们也害怕炒车族到别的经销商那里去提车,尤其在淡季的时候,对销售量影响很明显。”

炒车族也获得了4S店内销售人员的欢迎。4S店内销售人员任务量包括两个标准,一个是热销车型的任务量,一个是滞销车型的任务量。如果不好卖的车型任务没有完成,则只能按比例拿奖金中的一部分。“所以,帮着炒车族售加价车型所拿取的回扣,对于4S店的销售人员来说,比赚奖金要容易和实惠得多”。

其实,厂商对于炒车族的态度也是暧昧不明。刚刚由某日系品牌的4S店跳槽到德系品牌4S店的陈斌说,近一年以来,厂商实际上对经销商加价销售暗中默许,主要也是因为车市价格体系的混乱和冷热不均。“以一汽大众为例,CC、高尔夫属于加价热销的车型,但对于宝来[综述 图片 论坛]捷达[综述 图片 论坛]等车型,有的经销商就在赔钱。经销商不得不通过加价的车型,来把利润找补回来。”

虽然炒车族已经是汽车销售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炒车族能拿到热门车,还要靠所谓的关系。“如同经销商求着厂商给多发一些热销车型一样,炒车的人也求着我们。车给谁不是给啊?所以这里就有个关系和利益的问题。”上面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销商说。杨帆表示,“我以前所在4S店的董事长,和炒车销售公司的头儿是老乡,肥水肯定不流外人田嘛!”

尴尬的监管

事实上,无论是市场上还是行业规章,对于炒车行为还是有说法的。不少经销商为防止销售人员炒车,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一旦发现炒车行为便立即开除。

“虽然有制度,实施难度却很大。”一位经销商负责人告诉本报,一方面是由于销售人员炒车都是在私下进行很难核实;另一方面,经销商也碍于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今年8月中旬,工商总局、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三部委下文严惩4S店违规行为,剑指“搭售”、“返利”、“好处费”等潜规则,但这次发文仅对体系内的汽车品牌经销服务商有一定约束力,对于体系之外的炒车族却显乏力。

在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永学律师看来,炒车这种行为并不违反《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简称 《实施办法》)。“这种场外炒车行为的表象是在炒车人和购车人之间达成加价协议,实际的销售行为是在购车人和经销商之间完成,此种行为并不违反《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陈永学说。而且,陈永学还认为,导致炒车现象产生的制度原因正是《实施办法》,该办法导致了汽车厂家对销售市场的垄断地位,汽车厂家可以随意控制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直接实施饥饿销售法和限定商品价格。

这种情况在2009年表现尤为明显,当年车市需求暴涨,车企突然意识到产能不足,奇货可居的车型更成为经销商的香饽饽,一些聪明的厂商通过控制车辆投放节奏、拖延提车时间、减少发车数量,造成经销商们对厂商俯首膜拜。也正因此,炒车族才大行其道。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车企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不善也是炒车行为风靡各地的原因之一。汽车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目前汽车按地域划分销售也造成了车源分配的不合理。同一款车型,有的地区卖不动,有的地区则买不到,部分造成炒车存在的原因。

如何让炒车行为消失?陈永学的看法是,只有依靠市场充分竞争解决,在利润率高的地方,市场资本会去选择投资,竞争充分了,自然价格就平稳了。另有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可以借鉴西欧、北美等汽车市场经验,这些市场汽车报价都是全国统一价,炒车族无法利用汽车差价进行异地炒车;部分成熟的汽车市场都是实行订单销售,消费者接受的信息是明码标价,经销商根本没有办法提供炒车的价格空间。

(张煦)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煦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