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不是点金石 投资仍需谨慎
2010年09月08日 10:31证券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 白宝玉

最近沪深两市最热的就是锂电池板块。最具代表性的2只股票就是成飞集成与佛山照明:成飞集成股价从7月初的11.49元,一路飙涨至目前的47.74元,翻了3倍多;佛山照明4个交易日股价就从13.28元上涨到18.26元,涨幅高达37.5%。最终导致两家上市公司停牌核查。

可以说凡是沾上锂电池概念的,就有点“鸡犬升天”的味道,笔者又闻到当年网络泡沫破灭的味道。资本市场从来就不缺乏概念的炒作,早几年刮起的纳米风,如今已然不知去向。近年的物联网,结果又如何呢?

让我们看看2009年具有物联网概念的海虹控股、高鸿股份、新大陆、厦门信达、东信和平这几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在利润总额上,海虹控股同比下降33.2%,高鸿股份同比下降34.78%,新大陆同比下降6.74%,厦门信达同比增长6.47%,东信和平同比增长19.59%。这与沪深两市近2000家上市公司净利同比增长4成以上的业绩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完全没有显示出当时物联网被四处鼓吹的优势。

现在具备新能源概念的锂电池似乎又成了估值的黄金洼地。素有客观理性分析的研究员也坐不住了,纷纷出具《有锂走遍天下》、《动力锂电,驱动未来》等深度研究报告。

单纯从锂电池本身来讲,相对于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二次电池,锂电池确实具有许多突出优势,如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和绿色环保等。

但如果把锂电池放在整个锂电产业链中,则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更何况锂电池本身的技术我们仍然有不少瓶颈。

从根子上来讲,锂算不上“稀有金属”,地壳中约有0.0065%的锂,其丰度居第二十七位。此外,在海水中大约有2600亿吨锂。而我国的锂矿资源非常丰富,根据百度百科显示,以目前我国的锂盐产量计算,仅江西云母锂矿就可供开采上百年。

再从锂电池研究的角度讲,现在欧美、日本在研发上处于第一集团,我们处于第二集团靠前的位置。而我国在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方面相对薄弱,部分原材料还需要进口。

此外,有专家表示,目前人类所掌握的锂离子技术要想真正地达到大规模的商业化的电动汽车还是具有一定的距离。

再次就是锂电池投资巨大,风险较高。有专家曾表示,对于锂电项目,几千万元的投资很有可能“不冒泡”。

还有就是当前我国整车企业、传统汽车零配件企业、非汽车领域电池生产企业、锂电池上游材料生产企业等机构纷纷进入动力锂电池生产领域。截止2010年,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产能20亿安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东三省和京津唐汽车产业聚集区,其中珠三角产能7亿安时,长三角、东三省和京津唐产能均在3-4亿安时。有媒体就担心称,锂电池产能恐将严重过剩——2015年产能近40亿安时,需求仅9亿安时。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锂电池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当前我国产业界对锂电池的研究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如何提高锂离子性能方面,而对于如何回收,如果保证锂离子电池将来使用完了以后不对环境造成影响,这方面相对研究得还是比较少。

然而,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等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还是有很大影响。据报道,美国已将锂离子电池归类为一种包括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反应性等有毒有害性的电池,是各类电池中包含毒害性物质最多的电池。因此,如将废旧锂离子电池采取与生活垃圾同样的终极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其中的钴、镍、锂、锰等金属以及无机、有机化合物必将对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综合以上锂电产业链来看,锂电池并不是点金石,投资仍需谨慎。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