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客市场发展遭遇瓶颈
2010年09月20日 05:47都市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背景新闻

浙江商用车著名经销商——浙江江铃掌门人金作飞今年1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预测过微车市场。他预言像长安之星[综述 图片 论坛]、五菱之光等在2009年呈爆发性增长的微客车型,在2010年的增长速度肯定会回落。而在早些时候,他还对很多企业不管有无能力都一哄而上地抢着生产下乡车型忧心。

不幸的是,2010年微客市场的发展真的被金作飞的预言击中了。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今年1-7月,全国新增乘用车库存100.1万辆,其中有30.19万辆为微客库存。前7个月,微客销量占乘用车销量的16.94%,新增库存却占了乘用车新增库存的30.16%。

几乎所有主力微客生产企业的情况都不容乐观。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身为微客领头羊上汽通用五菱今年前7个月产销差距达到12.39万辆,新增库存约相当于该企业1.7个月的销量,东风渝安前7个月新增库存2.82万辆。

中国汽车报分析认为,各大企业均纷纷增加产量,使微客产量增速远超销量,是造成库存增加的主要原因。从行业整体来看,市场增长放缓,厂家生产步伐却未能及时调整,造成了微客行业库存泛滥。数据为证:微客前7个月销量同比增长5.69%,产量却增加了28.42%。其中,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同比下降3.93%,产量却同比增加22.37%。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说,“库存过剩的情况是由厂家盲目生产造成的。受2009年市场形势鼓舞,不少企业制定了非常高的增长目标。进入2010年,市场渐渐转冷,厂家不能及时调整,导致库存积压。”

推动中国微客发展的两大时机

微客有两个比较好的市场时机,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汽车价格相当高,在普通消费者眼里汽车还是高档奢侈品,微客当时最便宜的只需2万多元,所以,市场增长非常快,很多城市最初的出租车都是面的。

微客除了便宜,还非常实用。它比轿车多一排座位,坐7个人还有拉货的空间,所以,最初的个体户也爱买微客。但是,随着车价慢慢向下走,汽车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购买力越来越强,微客的客户开始向轿车转移。

微客有一大质量硬伤——粗制滥造,还有一大市场制约——进不了城,下不了乡,所以,有几个品牌如天津大发昌河一汽吉林就退出了这个行业。后来,有一些品牌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说,长安哈飞重新进行开发,从造型和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长安之星和哈飞中意重新进入城市;而五菱和东风小康,则努力开拓农村市场,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微客市场的另一个机会是在去年。2009年是微客呈爆发性增长的一年,动力就是国家的汽车下乡政策和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后患,造成了很多厂家一哄而上调头来生产微客。

今年微客市场的容量应该在250万辆左右,但是,已经建成的和规划的微客至少有六七百万辆,加上今年政策力度减弱,汽车消费能力又跟不上,农村的汽车市场还需要大力培育,所以,市场就发生了急剧变化。

中国微客不缺市场缺政策

如果厂家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世界上为什么只有日本在大量生产微客,日本的汽车销量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微车。主要原因就是日本有一个微型车法。

日本的微车概念是车身长度在3.2米以下,排量在0.66L以下。最初,日本的微车不要驾照就能开,税收也非常低,后来考虑到安全问题,对开车者也提出了驾照要求,这说明,这种车非常依赖于政策。

而我国所谓的小排量概念都已经到了1.6L。我们的政策不但没有显示对微客的特殊优惠,还是多变的。所以,市场就不稳定了。

微客在日本已经越来越贵,按铃木的价格,在日本折算成人民币要十多万元。所以,这种车引进是不可能了,只能在国内自主开发了。

现在看来,微车面临着其他的所谓多功能车型的竞争,比如说,现在有一种车身比金杯客车稍短(只有4米多),内部空间却要大得多的小轻客。但是,微型车的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比如,城市的家用电器售后服务、小商店物流运输等;有些用三轮车当交通工具的城市,现在开始鸟枪换炮用微客了;城乡接合部和农贸市场也需要微客,微客的优势是打开后备厢就可以当流动的售货车,也可以在车里休息,不怕风雨,也不怕城管;微客在农村客运和农村物流也很有市场,因为这种车非常灵活。

总之,微客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它目前缺少的是明确的政策。

专家提醒

企业要坚持在市场开拓上做文章,特别是大城市的边缘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在产品开发上要坚持开发那种面板、座椅可拆卸,比较适合做售货台用的车。

微客的理想价位应该在三四万元之间,乘用型的要考虑舒适性。

微客的最大市场应该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所以,售后服务就非常重要。现在的厂家都是用大篷车不定时到村里转一圈,这样其实是不能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的,应该考虑和农机站结合起来,或者发展一些特约维修点。一句话,谁做好了售后服务,谁就占有了市场。

特邀评论 汽车专家贾新光 文字整理 记者何国婷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成都车展全球汽车论坛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