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维修成“唐僧肉” “黑洞”暴露了什么?(2)
2010年10月12日 17:39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浙江省财政厅特别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公务车辆定点维修费用实行转账方式支付,不得使用现金支付。也就是说,车辆维修的过程是“网上来、网上去”。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单位的公务用车维修是由驾驶员提出、送到维修点、结算,走非正常程序。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财政拨付到每辆公车的费用为3.5万元每年,包括维修、保险和油料等。但是实际测算下来,每辆公车的“保养费用少则5万元,多的8万元”,项丰洲说。

“黑洞”还须公车改革来填堵

有专家指出,不管是定点还是非定点维修企业,公务车的维修规范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维修中的随意性,有时甚至是“驾驶员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从未来发展方向考虑,公车维修的“黑洞”还须公车改革来填堵。

“如今,财政收入的30%多用于行政开支,而其中最为人民群众所诟病的即是‘三公’腐败。”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表示,与公款吃喝、公款考察一样,公车方面支出惊人。推行定点维修,就是试图遏制某些漏洞。但是从审计结果看,“效果不理想”。

杨建华认为,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不能仅仅归责于驾驶员的个人素质,更多的是制度设计上的漏洞。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定了定点维修企业,相对就将公车维修变成了这些企业的垄断资源,可能在他们之间默契地形成了价格联盟。此外,公车维修单位在财务监督方面无疑存在责任。

“公务用车修理定点但驾驶员个人结账的事情,主要是制度不完善,而后操作无人监管问题”。而且驾驶员的来源日趋多元化,待遇不稳定等,都是滋生公车维修“黑洞”的诱因。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钟其说,有制度没有很好执行,这才是当前最应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有专家指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定点维修企业动态管理,采取得力措施让单位工作人员不敢向定点维修企业提出不合理要求、定点维修企业不敢随意维修或开具不合理发票,措施要具刚性;送修单位内部必须建立刚性的财务会计制度,坚守资金支出“阀门”。

杨建华认为,我国各地的公车改革一波三折,这恰恰反映出公车改革的难度和阻力,也证明了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公车改革虽然在一些地方遇到了阻力,但改革是个方向,是早晚的事。相关的制度需要仔细推敲,严格计算。(记者 岳德亮)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访问凤凰网科技2010通信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