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工信部正式出版印发了《轮胎产业政策》,以规范轮胎行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轮胎行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其中包括对轮胎产品进行相应调整及对轮胎设立准入门槛。分析指出,《政策》将在抑制轮胎产业投资“过热”的同时,推动我国轮胎产业从分散走向集中化,促进轮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龙头企业抢占产品升级带来的机遇。
大幅限制轮胎新建项目
据《政策》要求,新建、改扩建载重子午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120万条以上;轻型载重子午胎和轿车子午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600万条以上。与工信部此前向行业协会和企业提供的征求意见稿相比,以上两个关键指标分别提高了20%。此外,《政策》还明确指出,工程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3万条以上。而除搬迁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外,2011年底前不再新建、扩建轮胎项目。
然而,早在8月份,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便发出了“关于当前轮胎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警通报”,称当前轮胎行业投资扩产“过热”,产能总体过剩,库存急剧上升。轮胎生产、投资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大,不容忽视。
据了解,今年以来,随着我国汽车销量持续走高,对轮胎的需求日益加大,国内外汽车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纷纷大幅度扩产提高产能。其中,日本东洋轮胎在江苏设立第一家工厂,起步产能规划为200万条高性能轮胎;米其林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沈阳建立乘用及载重胎厂,日产能28000套;普利司通计划增资9800万美元,将无锡工厂产能扩至12000条;倍耐力则计划将中国轿车胎产能、卡车胎产能分别提高60%和20%等等。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准入门槛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小企业的投资热情,控制总量的过快增长,防止轮胎工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减低行业的过剩产能。
乘用车胎子午化率将达100%
《政策》除了防止投资过热,还明确要求加大行业内部资源重组,提升自主创新力度。
据了解,因受美国轮胎特保案影响,上半年我国对美国的轮胎出口下降20.1%。此外,欧盟对中国轮胎的环保标准壁垒、希腊的债务危机等多种因素,也将对今年中国橡胶工业的整体效益产生较大影响,中国轮胎遭遇的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
为此,《政策》明确指出,将鼓励发展高性能子午线轮胎、鼓励自主创新技术、技术等创新费用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将推动轮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随着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中国轮胎企业将从单纯依靠投资扩大规模获得效益,转为向优化产品结构要效益,从由高消耗、低产出向低消耗、高产出转变。
其中,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宽断面、扁平化的乘用子午线轮胎以及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到90%;注重工程子午线轮胎、航空子午线轮胎和低速车辆子午线轮胎的开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郭小戈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