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当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再度预警中国汽车产能过剩,强调今后将采取多种措施,严控企业扩能、异地建厂,尤其是借新能源名义上传统汽车时,业界曾认为这可能又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警告。
然而,一个月后,国土资源部即公布了4起部挂牌督办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处理结果,其中,陕西省户县比亚迪扩建工程违法占地案(下称“比亚迪案”)结果,因涉及明星企业比亚迪迅速引起汽车行业关注。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处理结果显示,比亚迪案共14名当地官员被问责,涉及省、市、县三级政府。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决定没收比亚迪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处以294.66万元罚款,并对涉及地方政府严肃处理。
此前,由于项目所在地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当地相关官员曾预期,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将到户县和高新区管委会一级的官员为止。但最后的处理结果显示,比亚迪案的问责超预期。
不过,对于比亚迪本身来说,结果还算不上最坏。国土资源部在公布结果时,提到“比亚迪扩建工程用地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项目日后仍会开工。只是,项目能否按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投产,被蒙上了阴影。
比亚迪西安扩产项目被叫停更像一起个案,违法用地主要是因为程序问题,属于未报先征,但在目前汽车行业的大背景下,显得意味深长。
2009年,中国实现了1360万辆的新车销售供给。突如其来的市场形势令许多企业欣喜若狂,各个企业分别制定产能扩张计划,乘用车企业纷纷提高销售目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的“一枝独秀”,也掀起了国内汽车行业新一轮扩产风潮。这一轮扩产风潮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扩产企业纷纷到异地设厂,四处圈地。
一方面,去年自主品牌汽车的销售不断攀升,引发车企对于今后高销量的预期以及快速的产能扩张。不乏一些借助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悄然上马传统汽车的苗头,而且即使新能源项目,本身也出现过热势头。
曾有人预测,5~10年之内中国会出现5~6家年销500万辆级以上的汽车集团,规模直追大众、丰田、通用等世界车企第一阵营。
这种预测显然过于乐观,但不少国内车企眼下都在照着这样的目标进行产能扩张。不仅上汽、长安,奇瑞、吉利、比亚迪这样刚发展起来的自主品牌企业,想在今后10年内跻身世界汽车第一阵营。就连一些年产销不过10万辆左右,年销量只是主流车企一个月销量的车坛小企业,也不甘 “久居人后”,计划5年后产销100万辆也 “不乏其人”。
另一方面,由于汽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大规模发展汽车工业成为地方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急于发展当地汽车产业、拉动当地经济与就业的地方政府,与急于扩张的车企一拍即合。
这一轮车企“圈地运动”背后,地方政府已经成为推动汽车产业产能扩张的重要力量。在车企对外宣布动辄几十亿投资的基地建设,地方政府往往给予很大帮助,如提供低息或无息银行贷款、低价出让土地等。
国家发改委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并委托相关部门对汽车行业产能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0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2009年产能为1359万辆,2015年则达到3124万辆。全国已经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整车生产项目,产能过剩苗头已显。
陈斌在一个月前,曾明确预警汽车行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危机,直言将重拳整治车企扩产、异地建厂的行为。
记者采访的一位自主品牌企业老总在获悉比亚迪案的处理结果时,分外担心,“我们的一个项目也有比亚迪案式的风险。”该老总透露,“就我所知,有几家企业的扩产项目都与比亚迪类似,已经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开工建设,但仍未获得更高层部门的批准,都在想办法。”
因此,更多业内人士认为,比亚迪案问责超预期背后,有着双重意味。
首先,虽然是国土部出面处理比亚迪案,但也显示出,国家对于企业用地把控严格,严格控制“圈地运动”,即使是目前最热行业之一的汽车行业也不例外。
其次,对比亚迪案涉及政府和企业“问责”背后,给地方政府和企业预警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减缓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业内人士判断,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比亚迪项目都被叫停,或许是政府对车企轰轰烈烈“圈地运动”的预警,一场整风潮或将真的来临。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王秋凤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