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赵婕) 近日,随着交通出行拥堵状况的加剧,小汽车让北京市民们陷入了空前的爱恨两难境地:在享受小汽车带来便利的时候,会感叹有辆私家车真好;当交通拥堵车速甚至抵不过步行的时候,则心烦意乱的抱怨为什么汽车那么多。
此前,有专家曾提议,提高用车成本来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此话一出,立刻引来了市民的强烈反响。昨天,北京市规委副主任刘玉民表示,本市规划、交通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有关交通规划的一揽子计划,“其中控制机动车数量方面肯定会有措施”,确定后交通部门会公布。这是北京市官员首次公开做此表态。在今后的20年内,迅速增长的汽车将让城市人群长期面对堵车的困局,加大宏观调控和限制民用,到底什么措施更能解决城市的交通痼疾?
中国汽车销量将达1700万辆 该不该宏观调控?
三年前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才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没想到这一天提前了八年到来。汽车向中国普通家庭普及才刚刚开始,中国车市这匹野马[综述 图片 论坛]已脱缰而行。对中国汽车业来说,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大值得庆贺,但也引发了外界担忧:如果销量继续猛涨,我们的交通将成什么样?
乘联会秘书长饶达称今后20年堵车会更严重。 “在汽车保有量基本饱和前,堵车会越来越严重。”饶达说。工信部装备财富司副司长王富昌也估量,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跨越两亿辆。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届时,不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都将面临同样严峻的交通问题。
今年初,发改委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对汽车行业主要汽车企业集团进行的第五次汽车产能情况调查结果,国内20家汽车企业集团和10家骨干整车企业,2009年底已经形成的整车产能为1395万辆,到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将达3124万辆,这一数字几乎是现在全球汽车一年总销量6000万~7000万辆的一半。
2015年中国需要那么多车吗?世界能“消化”如此之多的中国车吗?发改委的看法显然是否定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出现产能过剩很重要的是市场信号不稳,企业很难预测市场需求,导致投资行为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陈斌9月初曾在“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明确表示:“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式发展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坚决控制汽车产能过剩”。
不过,也有专家持相反意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就认为市场增量足够,并不存在产能过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也表示“产能不是焦点,产能供不应求才是焦点”。
汽车产能,到底是该抑还是该扬?
媒体:疏堵关键是发展公共交通
日前,北京专题讨论“疏堵”,国务院参事建议在未来五年控制小汽车消费,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其中控制汽车消费、禁向私车免费提供车位以及高峰期进城收拥堵费等建议,引起了强烈反响。
10月15日京华时报刊登的《交通治堵怎能冲着百姓口袋》一文表示:“如果动不动就拿百姓的口袋开刀,则不仅难治堵,更让民众心添堵。”
中国经济网文章《“治堵”别总拿私家车说事》也称:“这些针对私家车的“馊主意”依然还是“堵”的解决问题思路,注定不会给北京“治堵”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只有我们以“疏”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切实下大决心推进公共轨道交通建设,调整城市功能布局,才是摘掉北京“堵城”帽子的根本方向。”
10月19日重庆日报刊登的《治堵不能只针对私家车》更是直言不讳:“越来越多的专家及百姓都认为,以公务车改革为突破口,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的拥堵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作风的转变。现在,各地都在倡导公交出行、低碳出行、绿色出行,难道这只是针对百姓而言的,官员们就能例外吗?”
如何治理交通拥堵,一直是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在美国、日本,人均拥有汽车远多于北京,但私家车的使用率低,因为公共交通非常发达,私家车主要是平常旅游外出用,而不是作为交通工具。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由此可见,疏堵关键是让公共交通提速,而不是私家车止步。”
据介绍,北京市已经制订计划,到2015年,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三种绿色出行方式比例力争达65%。其中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目前的38.9%提高到45%,自行车出行比例由目前的18.1%力争提高到20%,特别是要大力提高“自行车+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
另外,北京市还将继续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新线建设,扩大线网覆盖率,增加支线网密度,提高通达率。同时,加快交通枢纽和公交场站建设,完善接驳换乘设施,改善换乘环境,做好在城市外围自行车、小汽车与公交车、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换乘。同时在重点地区、重点大街和历史文化保护区,建设一批自行车、步行示范区,利用自行车在短途交通方面的优势,解决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让公交交通更加便捷、迅速。
专家:建议设“减排贡献奖”
日前,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缓解交通拥堵工作。会议提出要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市民少开车,实现绿色出行。
对于提议或建议,大多市民表示有待商榷。名为“黑郁金香”的网友表示,为什么只让老百姓绿色出行,怎么不限制公车出行?路上拥堵不只是车多的问题,管理也是问题。要从多处下手,才会有效。网友“南京人”称,少开车也奖励,那没有车更不是应该奖更多?网友“高兴”说,只有让车主觉得用私家车太不划算,才能减少拥堵。
人们不会忘记北京实施的单双号出行政策,开始,还有效果。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久乱象就出现了。据央视经济频道记者调查,一些单位纷纷增加车辆,单双号轮流开;经济宽裕的家庭更是如此,一台车变成两台车,一点不受影响。受益的是车商,遭灾的是北京交通,实行单双号出行,反而让车辆剧增,给北京交通雪上加霜,这就是应该好好反思的教训。如今若出台奖励市民少开车的政策,让人觉得有病急乱投医的感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缓解不了北京的“堵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