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成本疯涨 企业须开发海外原料(3)
2010年10月26日 16:01中国证券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政难解“近渴”

就在行业苦不堪言之时,工信部10月11日公布《轮胎产业政策》。政策提出,提高轮胎行业准入门槛以及轮胎的子午化率。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对于行业调结构和缓解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利好,轮胎企业将逐步增强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不过,“远水难解近渴”,政策效果不会立刻显现,高价天胶是中国轮胎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

政策控制产能的目的十分明显,提出的准入门槛与此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大幅提高。新建、改扩建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120万条以上;新建、改扩建轻型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和轿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600万条以上。新建、改扩建载重、轻型载重、轿车子午线轮胎混合型项目,单品种生产能力也必须达到上述要求。而在征求意见稿中,以上两个指标分别是100万条和500万条。

政策还明确规定,除搬迁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含兼并重组)外,在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2009-2011年)内,不再新建、扩建轮胎项目。

在目前产能严重饱和的情况下,企业扩张产能的意愿也大大降低。山西证券研究员表示,轮胎上游的生产设备行业收入下降很明显,资金进入轮胎行业的热情明显降温,未来两年轮胎产能扩张将会放缓。

政策提出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即提高子午化率。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到90%;注重工程子午线轮胎、航空子午线轮胎和低速车辆子午线轮胎的开发。

子午线轮胎最早由米其林公司于1946年发明。与普通斜线轮胎相比,子午线轮胎滚动阻力小,附着性能好,弹性大,缓冲力强,承载能力大,耐磨耐刺,但制造技术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称,轮胎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高端产品的产能依然供应不足。

分析人士认为,该项政策对于以生产子午线轮胎为主的有关上市公司形成利好,包括黔轮胎A(000589)、青岛双星、S佳通(600182)、风神股份(600469)、ST黄海双钱股份(600623)等。按照子午化率从75%提高到85%测算,大概可以增加子午胎需求6500万套以上,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的产能过剩。

当然,要改变生产原料轮胎业受制于人的现状,企业必须加快步伐走出去,在海外原料地设立轮胎分公司或者天胶生产基地。政策也提出,鼓励有实力的内资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轮胎分厂,但是并没有更进一步的鼓励措施。

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如果这得不到解决,即使未来转嫁成本的能力能够提升,下游的汽车也将遭殃。当前中国车企纷纷扩张产能,业内早已有产能过剩的警示。可以预见,当汽车产能过剩显现之时,对高价天胶感到棘手的将会是中国汽车企业。123 上一页 下一页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