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打破“拥堵”?开车的人“买路”
2010年11月03日 11:07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著名学者梁思成的一番话近日在京城大小媒体上广泛传播。身边不少“十一”假期自驾出游的朋友都对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蠕动”的经历心有余悸。而中秋节前那次140条道路拥堵的大“堵”局,也创下了北京近年来的交通堵塞纪录。

交通堵塞的社会成本正在急剧升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北京近年来因堵车造成的各种社会成本高达每天4000万元,每年约合146亿元。美国在2005年也因交通拥堵浪费了23亿加仑(约5500万桶)汽油。可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是建设宜居型城市的需要,也是降低石油等能源消耗的题中应有之义。

地铁,或公交?

增加或拓宽道路能否缓解拥堵呢?

有人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30个县进行了为期数十年的研究,结果发现:道路容量每增加10%,交通流量在四年内会增加9%。以至于有美国专家讽刺道:“试图通过多修路来解决交通拥堵,就像试图通过解开裤腰带来治疗肥胖一样。”

而美国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公交系统的乘客流量增加一倍,每年就可节约14亿加仑汽油,约占美国汽油消费量的1%。因此很多人主张,与其修建道路,不如发展公共交通。在巴西库里蒂巴市,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上世纪70年代,巴西出现“增长奇迹”,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10%以上。于是,财大气粗的官员们纷纷架桥铺路,把大小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工地。库里蒂巴的汽车保有量也飞速上升,城市里每三个人就有一辆车。整座城市逐渐向一个巨大的“停车场”的方向发展。

面对库里蒂巴市的“堵城”困局,1972年,时任市长杰米·雷勒的解决之道是:不主张到处修路,而提倡回归自然;不投资轻轨地铁,而是把宝押在快速公交上。在他看来,用于快速公交的投资是投资轻轨的1/20,是地铁的1/100。而且,只要设计得当,快速公交也可以达到地铁的速度。他们将道路设计成中间宽阔的双向路,供快速公交穿行,两侧则是单向的慢速通道,供其他车辆通行。

库里蒂巴市的快速公交车是25米长、三节车厢的“巨无霸”,有五个双门,一次可载260~280名乘客。当地的快速公交系统成功实现了“半小时承诺”,在库里蒂巴的任何地方只需要5分钟就能找到公交车,市民可使用统一的车票随便换乘,直至到达终点。

如今,该市公交系统平均每天输送190万人次,全市近3/4的人都在使用,满意率达到89%。如此,一年大概可以节约700万加仑的燃料。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在那里,地铁的输送量只相当于库里蒂巴快速公交系统输送量的1/4,但耗资却是库里蒂巴的200倍。

12 上一页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林益楷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