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化任重道远 “无车可买”遇尴尬(2)
2010年11月15日 08:17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无车可买”的尴尬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电动车的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技术成熟度和市场规模、用户普及度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和生产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看似无法协调的矛盾。政策的扶持是破解矛盾的起点,但是政策并非万能灵药。

今年6月份,国家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出台了 《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在上海、长春、合肥、深圳、杭州等五个城市开展对私人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的扶持举措,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但是,直到现在,上海、合肥和长春仍然处于无车可买的境地,没有任何纯电动和插电式电动车在市场上销售。比亚迪F3DM 9月27日才正式开始全国上市巡展,从今年年底将开始陆续在5个试点城市上市。而且,在深圳享受8万元补贴的F3DM,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消费浪潮,月销量在9月刚刚突破100辆。

“现在企业该做的还是先把技术搞好。”“通知”一出台,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曾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鼓励政策一出来,新能源汽车就能一下子卖得很好的地步。”换言之,新能源车在性能等方面还需要逐步完善。

其实电池技术仍然是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根本性技术,目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安全性、寿命问题、价格问题、一致性问题、如何快速充电的问题、电池的冷却问题、电池的管理系统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克服。

民族证券汽车分析师曹鹤曾对本报记者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均存在充电设施欠缺、便利性缺乏的问题,因而在配套设施齐备之前,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是,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电动车行业现在一片浮躁,各种各样的联盟层出不穷。9月份,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表示,电动汽车热已经堪比1958年的“大跃进”,各地、各个企业都在搞电动汽车,都在不断地上新项目,但是很多企业都是靠购买一些核心零部件进行组装,然后来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并不多,这些现象值得警惕。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