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一步—日产新轩逸安全性深入解析(2)
2010年11月25日 10:52世界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车不新

轩逸[综述 图片 论坛]在C-NCAP的测试中刚刚达到4星级的标准,在5星级车越来越多的今天,其结果显然不能令人满意。这也说明该款车型在被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那么造成其安全性较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日产在技术能力方面值得认可,然而新轩逸在C-NCAP测试中的得分如此之低,我们认为该款车型较老是主要原因。新轩逸虽然是2009年刚刚上市的车型,但第一代轩逸于2006年上市,其国外原型车更可追溯到1999年日本上市的日产阳光。轩逸在随后的国产化及换代过程中,改进的主要是外观和动力,而安全结构设计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也就导致了该车的安全设计理念和整体安全水平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落后一步—日产新轩逸安全性深入解析(2)

C-NCAP测试结果表明,越新的车型安全性就越好,而推出年代越久远的车型安全性越差。比如东南蓝瑟[综述 图片 论坛]的原型车为1991年第6代三菱Lancer,其C-NCAP成绩仅为36分(3星);东南翼神的原型车为2007年上市的第9代Lancer,在C-NCAP测试中它以48.1的高分获得了5星级评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车型在设计之初很少考虑NCAP的测试要求,而新车在设计过程中无不把NCAP作为一项需要满足的基本指标。

新轩逸在C-NCAP的测试中勉强获得4星,暴露出该款车型在约束系统、车身结构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车型设计时造成的,很难在后续改型换代中解决。新轩逸的安全性要想有大的提升,就必须对其安全结构进行全新的设计及大幅改动,如果只是经过小改款的话,车辆的安全性将难有根本性的变化。

落后一步—日产新轩逸安全性深入解析(2)

新轩逸得分较低也暴露出了很多合资品牌企业长期存在的一个短板:一款车型设计及研发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方手里,合资公司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获得该车型的使用许可,外方在获得合资公司收益的同时还将收取一笔不菲的技术使用费。虽然在国产过程中,合资公司也会做一些本地化改进工作,但这主要集中在在外形、空间及动力等方面,而在至关重要的安全技术方面,核心技术完全依赖外方提供,合资公司本身很难掌握到关键技术,也没有改进的权利。

注释:

①颈部伸张弯矩My:颈部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假人头部向后仰时的弯矩,此值较大时人体前部椎骨很容易发生骨折。高性能限值和低性能限值分别为42Nm和57Nm。

②胸部3ms合成加速度值:胸部的主要评价指标,表示的是碰撞时胸部受到的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峰值,单位为“g”,高性能限值和低性能限值分别为38g和60g。

③胸部压缩变形量:胸部的主要评价指标,胸部受到挤压后的变形量,高性能限值和低性能限值分别为22mm和50mm。

④背板力Fy:假人三根肋骨的后部的传感器测量得到的侧向上所承受的力。小于1kN不扣分,大于等于4kN扣2分。

⑤T12:是指假人腰部传感器测量得到侧向上所受的力以及力矩,是反映假人在碰撞过程中运动姿态的评价指标,如果力和力矩比较大则意味着驾驶员的脊椎可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伤害。

⑥肋骨变形量:胸部的主要评价指标,表示假人三根肋骨上传感器测得的压缩变形量,高性能限值和低性能限值分别为22mm和42mm。

⑦粘性指数(VC):胸部伤害的评价指标之一,反映的是碰撞速度过高对心肺等软组织的伤害,高性能限值和低性能限值分别为0.32m/s和1m/s

假人受伤害程度:■轻微■较轻■较重■严重12 上一页 下一页

<< 前一页12后一页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占强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