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北京治堵决策莫煮夹生饭
2010年12月14日 08:13京华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治堵方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梳理,补齐一些全局性、致命性的短板。每一项治堵措施都需要放在整个交通大系统里考虑掂量,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治堵方案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亟须留出充分时间、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进行完善。

北京治堵方案近七千言,读之既感措施颇多,却又不甚解渴;既感欣慰,又有疑虑。总体感觉这份征求意见稿还是一锅“夹生饭”,若匆忙推行只怕各项治堵措施形不成合力。

应当承认这套方案还是下了很大工夫,然而方案中还有不少举措,有的太过粗略如同大纲,有的到关键处一笔带过,有的科学性有待论证,有的尚需配套举措,有的还缺乏可操作性,不能不令人担忧。

未来五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那公众怎么去监督它?公众怎么知道各单位没有新增公车,它悄悄地增加了怎么办?

拼车出行似乎拿到“准生证”,方案中说“规范合乘出行”,那么拼车在何种意义上合法合规?黑车是否会因此而猖獗?

错峰出行得到鼓励,但实践已初步表明这一措施未必切合实际,不少城市一错峰,原本只堵一小时的堵了两个多小时。由于人们的活动和各单位、部门活动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很难择清。贸然错峰的结果:峰没削了,谷倒平了。

单双号行驶问题,在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开始实践。如果普遍地使用这一招,必然导致新一轮大购车。如果发布信息滞后和错乱,则会导致司机不知前路限、偏向前路行,或突知限行、慌而变道,反倒加剧拥堵。

差别化停车收费,已使一些拥堵地段的停车位空缺,却增加了路上拥堵。司机惧于高额停车费,到处转悠去寻找便宜地段,给一般路侧停车带来较大压力。结果是,自行车道全被机动车占了,骑自行车的就上机动车道掺和去了。

让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停车位对外开放,是资源共享理念的大胆引入。但在实践中未必行得通,这就如同让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一样,有谁在实行?机关、企事业单位白天原本就车多,自己停还停不过来呢。社区的车位白天倒是空出来了,但时间如何掌控?一个下班已回到社区要停车,一个却要加班车不能挪开,怎么办?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道路还存在设计不科学问题,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大根源,方案却并未关注这一事项。比如,京通快速路出京方向,竟然有来自三个方向的车在同一入口处进入主道,紧接着又是一出口,每天这里乱成一锅粥。类似道路设计性堵点存在很多年,居然能够一直存在下去。

这些情况表明,治堵方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全面的梳理,补齐一些全局性、致命性的短板。每一项治堵措施都需要放在整个交通大系统里考虑掂量,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治堵方案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亟须留出充分时间、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进行完善。这样,方案的科学实施,才会使各项措施在互相策应中共同打通梗阻。否则,硬吃夹生饭,是会闹肚子的。

本报特约评论员乔子鲲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