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汽车增速靠命令还是市场
12月13日至19日,北京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集民意。不管有车没车,都要出行,治理拥堵涉及千家万户。这样的重大决策必须要集中公众智慧、集思广益,才能做到公开、公平、科学,摘掉“堵城”的帽子才有希望。对此,本报针对治堵措施采访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探讨,将作出连续报道。
议题
控制汽车增速靠命令还是市场
治堵方案明确提出:在一段时期内,按照“公正、公开、公平”和无偿的原则,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抑制小客车过快增长。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交通领域的专家,均支持采取交通需求管理的方式,迟滞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缓解现阶段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只是争议的焦点在于是更多使用行政手段,如市场传言的“限购”,还是采用“市场之手”,提升用车成本的方式,让消费者自主作出决定。
PK
增加车辆使用成本实现控车
北京要缓解交通拥堵,满足市民正常出行需要保持机动车理性增长。
有专家认为,通过取消购车优惠政策、提高停车费用等经济手段,可以增加小汽车使用成本,引导市民理性购车。相比之下,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相对粗暴,干扰了市民正当的购车行为,虽然短期效果较好,但不是长久之策。实行后一旦取消,市民的购车热情将快速反弹,由此引发的机动车增长态势将愈加难以控制。一些市民认为,限购容易产生外地上牌等“对策”,反而增加交通管理难度。
此外,北京市政协委员鲁哈达表示,限制购买小汽车有侵犯消费者自主购买权的嫌疑。购买小汽车作为自由交易,未被法律所禁止,即意味着消费者此项购买权益不应受到限制。买车作为正常的经济行为,是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不应受到政府的非正常干预,否则有悖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妨碍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政府限制购买小汽车的行为于法无据。只有在市人大常委会就此公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地方法规后,此项治堵措施才具有法律依据。
以限购车辆作为“杀手锏”
北京市社科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张耘认为,为了达到控制机动车总量的目的,可以采用行政手段,包括对购车身份进行限制、限制家庭购买第二辆车等措施,以提高购车门槛,降低机动车增速。
张耘承认,限购机动车对于市民的影响显而易见,但他强调,将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和个人受损利益进行比较后会发现,一旦配套措施跟上,开车有了更好的替代方案,绝大多数市民还是愿意接受的。例如开通校车,解决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问题,就能很大程度减少市民购车、开车的需求。
还有专家认为,经济手段调控作用有限,因为调整出行结果和心理承受力有关,由于购买力的提高和物价因素,增加购车、养车成本对车主承受力调节作用并不明显,如果早几年采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总量,效果可能较为明显。在交通拥堵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通过行政手段提高购车门槛,采用禁止家庭购买第二辆车,对购车身份进行限制等措施,才能快速改变目前机动车快速增长的态势。
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应该灵活运用,保障交通供给和引导交通需求是缓堵的两大措施,在目前交通拥堵的条件下,限购机动车作为控制需求的方式之一,应该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因为道路和机动车数量有特定匹配关系,在道路供应有限的条件下,限购机动车较为可行,这也是在不得已情况下采用的“杀手锏”。
议题
限购车辆摇号是否公平科学
在限制机动车总量方面,上海多年来一直采取牌照拍卖方式。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此前表示,北京抑制机动车总量过快增长,将按照“公正、公开、公平”和无偿原则,绝不会采用拍卖牌照方式。而“摇号选牌”在专家和车商口中屡屡出现。1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