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少华
在拉闸限电、关停并转等行政手段的强制作用下,“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终于艰难收官。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年份。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继续在资金和政策层面给予重点支持。
而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更是被列为中国汽车行业今后5年发展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要达到百万辆的目标。事实上,无论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高达5万元补贴、16家央企组建电动车产业“航母”,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草案的曝光、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跃进”,抑或是深圳电动车大会的一哄而上,可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最给力的话题之一。
然而,与政府和企业高启的热情和投入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研发能力上并没有明显提升,业界对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的担心也不绝于耳。“新能源汽车热已经出现,这将不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也曾表示,当前不少地区纷纷采取动作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不少企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术,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务虚多,落实少,这是外界对20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普遍看法。2011年,备受关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即将出台,从目前透露出的《规划》细则看,中央财政将投入上千亿元,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的发展阶段。
然而,原定于去年年底公布的《规划》并没有如期出台。据媒体报道,由于标准无法统一,《规划》出台的时间只好一推再推。据悉,作为汽车“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确定了从2011年到2020年10年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从去年6月份开始征求意见以来,《规划》意见稿就受到广泛关注。去年11月,《规划》上报至国务院审批。根据之前曝光的意见稿,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要达到500万辆,其中,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
如何定义新能源车,是《规划》的争议之一。此前,在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图中,并未提及混合动力车型。然而,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相比市场化之路还非常漫长的电动车,混合动力技术在短期内能较快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是过渡时期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规划》确定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我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作为起草的参与者之一,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陈全世表示,《规划》最终将混合动力车认定为节能车型,而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则是重点发展的方向。“在选择技术路线时,首先要明确的前提是我们的目的是要搞技术突破还是产业化?既然是以产业化为目标就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氢燃料电池一定是最后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不具备产业化的条件。”
技术路线确定后,对于今后10年新能源车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2011年~2015年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培育期,2016年~2020年为产业发展期。2015年要实现乘用车新车百公里平均油耗降至5.9升,到2020年降至4.5升;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以上;2020年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据悉,最终版本的《规划》将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国家将继续执行相关补贴政策,同时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扶持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目前,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和充电接口等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充电接口的标准很快就会出台。《规划》最早将于今年3月出台。
在国家巨额资金投入和鼓励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汽车企业也纷纷宣布自己的新能源规划和战略。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里,至少60家车企宣布进军新能源产业,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也并不为过。然而,“热火朝天”的热情并不代表技术先进,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依然面临着配套设施缺乏、核心技术未攻克和价格高昂等发展瓶颈,新能源技术无法“弯道超车”也成为业界的共识。
在升级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终于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艰难起步。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黄少华
编辑:
liujm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