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原因●
竞购欧宝,北汽出局,应该说这个结果毫无悬念。但只有真正弄清楚了失败原因,这次失败才能真正起到徐和谊所说的“总结这次收购案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而此次与欧宝失之交臂,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北汽没有认清通用的真面目,通用需要的只是自己不用出一分钱就有人能把欧宝救活,而欧宝的技术,再高的价钱,通用也不会转让。
自二战后,通用拥有欧宝已有几十年,尤其最近三十年,欧宝已渐成通用在汽车技术、设计、车型、市场、收入等五大方面的重要支柱,是除北美外,通用最主要的技术和市场来源。如果不是财务吃紧,通用是不愿意也不能放弃欧宝的,因为放弃欧宝,并不是少了块肉而是瘸了条腿。
更重要的是,由于欧宝从属通用,其任何一项新专利新技术哪怕是在欧洲开发的,也全部登记在通用名下,而非归欧宝所有。因此,不管哪企业接下欧宝,只是拿到了一个空壳而已,如果要用欧宝的技术,那还是要每年付权益金给通用才能得到。而通用从未要真正出售欧宝,而只是短期让步,它希望最终还能成为主要控股公司或再把欧宝卖回来。这就与北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是徐和谊所说的知识产权分歧,“光引进工厂、引进设备、引进产能不是北汽的意愿,北汽绝不缺少机器设备和产能”,北汽希望把欧宝技术引进,作为自己市场开发上的需要,这是无法破解的矛盾。
而这个矛盾在另两家竞争者这里就变得无足轻重,麦格纳作为通用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它非常清楚通用的想法,它对买到欧宝的壳并不意外,它并不在意是否技术、平台是否属于自己,只要自己能用就可以,为了能用,它愿意付权益金。RHJ就更简单了,它根本无意经营欧宝,它想的是只是资本层面的运作,它不介意卖掉欧宝。
除了通用,与另一家决策者——德国政府,北汽依然有着巨大的矛盾。经济危机之下,德国政府在意的是德人的工作机会,它不希望出现大量失业,尤其是德国大选马上就要来了。同时,德国政府希望借这个机会把欧宝拿回来,它不愿意欧宝在某一天又归属通用,这就是德国政府拒绝RHJ的理由,同样也是拒绝北汽的理由,因为北汽要把欧宝的核心逐渐转移到中国来,这就让最终把欧宝保留为德国企业和保留工作机会的目的达不到了。
其实,从整个市场操作存在的可行性分析,三个买家都有缺陷,北汽出价最高条件最优厚,但没有技术,没有国际企业操作经验。RHJ资金是最多,但不是汽车企业,没有经营能力,并表态不愿意做长久经营。麦格纳是零部件大企业,不是汽车制造商,并且与俄罗斯银行的联合也让德国政府不放心,怕欧宝从此变成德国企业的竞争对手。因此,有专家半开玩笑地说,不到最后一秒,就无法断言欧宝花落谁家,弄不好,菲亚特又回来了。
●借鉴意义●
海外收购应先评估风险
借并购这条捷径来吸收外来技术壮大自己,本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全球车市遭遇严冬中国车企却不差钱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中国车企纷纷希望借海外技术提升自主品牌的情况下,但任何市场操作都需要进行可行性和风险方面的评估,任何并购行为也不是有钱就能搞定。
安邦首席分析师陈功认为,借海外收购实现自主品牌跨越式提升的企业应先明确战略实现框架。从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自主品牌的经营路线,毫无疑问将是未来的市场主流。谁拥有了高水平的自主品牌,谁就拥有了未来。很多厂家已经清楚看好了这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厂家并购积极性空前的原因。作为尚无自主品牌的北汽,如果能够成功收购欧宝,有了欧宝的技术支持,不但会在自主品牌上一下子迈出一大步,而且还是高水平的自主品牌! 但尽管很多厂家都明确了高水平的自主品牌路线,但并没有几家已经具有了明确的战略实现框架,很多人还是在“碰机会”,有机会了就做,有什么样的“机会”,就做什么样的“事情”。
业内专家指出,收购一个企业,并不是该不该买的问题,而是要评估可行性有多大,风险有多大,中国车企缺乏国际企业管理经验,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因为车企跟任何企业一样,核心是人。如果把人抽离,买来一个空壳是没有意义的。收购一个企业,其实就是确保工作的人能比以前更努力地干活。而中国企业总是让人担心,担心没有精炼的技术和先进的经验对收购来的企业输血,无力改变以前不良的工作习气,如果走老路还不是一样的垮掉?
专家建议中国车企不妨一边练内功,一边把长距离分成几步走,比如可以先买个车身企业,再买个发动机的……再买个整车企业,一步步走,风险低,学得也扎实。
相关专题: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李东颖 何登峰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