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在驱动比亚迪?解析比亚迪电动车(2)
2010年03月03日 18:45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电池大王

1995年2月,王传福怀揣着从表哥吕向阳那里借来的250万元人民币,带着20多名员工,正式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当时,他刚刚辞去了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下属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职务,正准备放手一搏。

王传福分析,当时充电电池市场是日本企业的天下,而国内厂家由于缺乏核心部件电芯的技术,只能靠买电芯回来组装,不仅利润空间小,也缺乏竞争力。搞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决定从一开始就要攻克电芯的技术难题。这个决策为比亚迪铺就了未来的成功。

有一天,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报告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他立刻意识到这将成为中国电池企业的最佳机遇,当即就决定马上开始生产镍镉电池。不过当时比亚迪资金有限,如果从日本进口一条镍镉电池的生产线,动辄就要数千万元的投资,这对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比亚迪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于是,王传福独创了一种依靠人力的生产方式,先是自己研究制造了一些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然后再把生产线分解成一道道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据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目前比亚迪60%的电池生产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的。

最后的结果是,比亚迪只花了100多万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这让比亚迪电池的制造成本比日本竞争对手低了近40%。

就这样,比亚迪利用价格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它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的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迅速飙升到世界第四位。

随后,比亚迪又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不过突如其来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让刚步入快轨的比亚迪陷入了困境。当初资助王传福创业的吕向阳再次向比亚迪注资1660万元。有了资金的支持,王传福开始把目光放到更远的欧美和日本市场。在这些地方,拥有绝对价格优势的比亚迪以横扫千军的气魄,先后拿到了松下、索尼、GE、AT&T等国际知名客户的订单。

2000年,比亚迪攻克了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并成为了摩托罗拉的首个中国电池供应商。第二年,比亚迪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就上升到了全球第四,共实现纯利润2.56亿元。目前,比亚迪仍是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并在全球拥有超过15%的市场份额。

什么在驱动比亚迪?解析比亚迪电动车\(2\)

比亚迪汽车和铁电池

跨行业转型

尽管已在手机电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王传福没有一刻停止过思考,他想寻找一个更大的突破点。

2002年,机会来了。在王传福意外得知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因陷入经营困境准备出售的消息后,他立即与对方展开了谈判。当时,比亚迪刚刚在香港主板上市,已基本解决了融资难题。

但是仅经过短短3个月的谈判,毫无造车经验的比亚迪就于2003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宣布了与西安秦川签订的收购协议。根据协议,比亚迪旗下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比亚迪股份拥有了秦川汽车77%的股权,正式控股了秦川汽车。

在此之前,比亚迪已于2002年7月和北京吉驰汽车模具公司签署了重组协议,成立了北京比亚迪模具有限公司。

2003年8月,在成功收购秦川之后,王传福又宣布再投资20亿元,在西安建立年产汽车20万辆、零部件10万套的生产基地。比亚迪也由此迈开了从手机电池向汽车跨行业转型的步伐。

王传福涉足汽车业的初衷是想造电动汽车。比亚迪在电池制造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虽然在造汽车方面是个新手,但是只要能抛弃发动机和变速箱,其他都不是什么难以攻克的技术。而且如果比亚迪能够抢得先机,成为电动车的领军者,显然要比只做“大牌”身后的电池供应商强得多。

不过电动车要实现商业化,还有很多待解的难题,尤其是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绝不是比亚迪一家企业就能够完成的,所以王传福决定先造传统汽车。

相关专题:

戴姆勒比亚迪有意合造电动车

相关报道:

专访王建均:比亚迪戴姆勒电动车将首选中国上市

戴姆勒与比亚迪将在中国合作开发电动车

戴姆勒奔驰“傍”上比亚迪共推新电动车

比亚迪将与戴姆勒联手创立电动车新品牌

奔驰将与比亚迪合作在中国开发电动车

电动车充电耗时长?造成充电站堵塞怎么办?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quanmi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