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集团与新中航重组中的“加减法”
2009年11月06日 07:26第一财经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唐柳杨

传闻得到证实,谜底即将揭开,尽管中航工业的汽车板块和长安汽车采取何种合作方式尚不清楚,但两家公司做的“加减法”,令人期待。

这里的“加减法”,再具体点,就是央企中航工业“做减法”,抛出昌河、哈飞以及其他与汽车产业相关的资产,与兵装集团所属的长安汽车合作,对于长安汽车来说,显然是在“做加法”。

“一加一减”,通过这个奇妙的算术题,两家企业都能从中受益。特别对于中航工业来说,在工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学会“做减法”甚至比“做加法”更重要,更明智!

中航工业旗下的昌河、哈飞,东安动力都是优质资源,特别是东安动力,生产的发动机更是占据国内汽车市场相当的份额,让人不可小觑。但据此就认为新中航可以独自做强做大汽车板块,理由仍不足。

由中国一航和中国二航合并而来的新中航,最大的优势在于飞机制造产业,无论军品还是民品的设计研发,比如现在的大型客机即由新中航担纲。而在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采购、销售等诸多环节,难以与航空工业形成协同效应,和上汽、一汽、东风集团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作为央企的新中航,几年来在航空产业布局上一直“做加法”,如果对汽车板块适当“做减法”,只会让新中航核心业务与综合实力进一步强化。

而对于新晋级“全国四大汽车集团”的长安汽车来说,哈飞与昌河的加盟则增添其追逐东风乃至一汽的砝码。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收入61.18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389%,增幅居四大集团首位。不过与其余“三大”相比,长安作为新晋的小弟弟,其销量规模与盈利能力仍较为落后。2008年,长安汽车首度突破80万辆的年销量。而东风、一汽和上汽年销量却全部超过100万辆。

今年在微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助推下,长安汽车终于要突破100万辆门槛,而传统“三大”中,销量最低的东风汽车年产销预计将超过160万辆。长安汽车虽然在国资委的帮助下获得“四大”名号,但它要获得与名号等同的地位,还需获得更多砝码。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航汽车业务中,最为长安和其他汽车公司觊觎的当数“东安动力”。东安动力旗下东安三菱合资公司生产三菱系列发动机,该品牌发动机被缺乏发动机技术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广泛采购。时至今日,华晨、比亚迪仍在使用三菱发动机为动力总成。在自主品牌发展的高峰期,东安三菱生产的三菱发动机应用于40%的自主品牌汽车上。

也因为此,汽车界曾戏言“掌控了东安动力,就等于扼住了国内40%自主品牌企业的咽喉”。这对于自主乘用车刚刚起步的长安,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相关专题:

长安将收购中航汽车业务?

相关报道:

独家:长安汽车集团下周将收购新中航汽车业务

中航高层重申不放弃汽车业 寻求合作机会

新中航发展汽车业决心不变 不剥离昌河哈飞

东安动力整合隐现 与中航光电对换控股股东

2009中国网民汽车消费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