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辉:汽车的底牌--复杂的北汽控股(2)
2009年05月25日 13:58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整个福田汽车的营运大全完全控制在王金玉之手,他的个人意志决定一切。在这一些事件中,安庆衡很少表现出董事长应有的权力,因为他无法左右福田汽车。

北汽控股存在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体制问题自始至今都在左右它。

与一汽集团和东风不同,北京汽车发展之初便走了一条自我发展的路子,它以协作工厂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汽车工业的版图上。1957年,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建成投产,使北京汽车完成了从汽车修理到批量生产汽车配件的转变。1958年,试制井冈山牌轿车,后公司名称改为北京汽车制造厂。1964年试制北京牌BJ210,后在此基础上试制BJ211和BJ212,BJ212获得巨大成功。由于BJ212需求量较大,北京汽车制造厂需扩大规模,最后形成了一条街的发展模式,北汽、北内、北摩、北齿等一大批公司成立。1970年代,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开始对北京汽车公司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的模式。1980年12月,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更名为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从行政体质上对其进行了改革。这以后北京汽车内部冲突异常激烈,体制之弊暴露无遗。1980年代的北京汽车工业“陷于体制改革的内部冲突之中,消耗时间,激烈内斗”【(1)资料来源:《北京汽车工业的历史回顾》第90页 华夏翰林出版社】1987年,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改革北京市汽车工业管理体制的通知》,“撤销行政性的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经营型的北京汽车工业联合公司,”按照这个文件,董事会应由各个企业领导组成,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各企业享有充分自主权,这实际上放弃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根本无法对北京汽车工业的资产进行优化组合或调整,也难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2):资料来源同(1)】

这次调整具有标致性,它为以后北京汽车的行政性争斗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北京汽车也就在这样的冲突中继续苟活。具有整车制造能力的子公司,都在按照自身的意愿发展,管理层的主要目标是争取行政性利益。零部件公司之间相互冲突,同时还在想方设法摆脱大集团的牢笼。1990年12月,北京市委工业调查组曾指出,北京汽车工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是“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汽车工业联合公司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信贷的指标未能贯彻落实。”

北京汽车的“管理体制,在几年的时间内,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就这样耗费了大量精力,延误了有利时机。在改革探索中,不但没有带来生机和活力,反而越来越分散,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尴尬局面。”【(3)资料来源:同(2)】

1994年8月,北京市政府再次出台对北京汽车具有决定意义的文件《关于组建北京汽车工业集团的通知》,将北京汽车工业联合公司更名为北京汽车工业集团公司。这种愿望是良好的,希望北京汽车能由此开始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但在具体执行中,相关的规定遭到了各企业不同程度的抵制,北京汽车的体制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2000年9月,在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基础上,北京汽车变身为北京汽车工业投资公司。由北汽控股对下属的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的公司进行管理。安庆衡的董事长经历由此开始,他面临的是及其复杂的局面。“这个时候,北京汽车的内部管理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下属子公司的经理级别的高管都与整个集团的高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要想打破这层关系网非常困难。同时,北汽控股的部分企业存在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北汽集团的相关智囊说。

在北京汽车连续改制的过程中,它于1984年1月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组建了中国最早的合资公司北京吉普,生产吉普车。后来由于美国汽车公司被克莱斯勒公司收购,北京汽车也就与克莱斯勒成为合作伙伴。

从当时北京吉普生产的产品判断,它们在中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北京吉普在中国的越野车市场独领风骚,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但在管理层冲突等问题作用下,它的市场地位逐渐沦落。这一轨迹与北京汽车负责的改制过程如出一辙。换言之,北京汽车并没有因为合资有太多的改变,它运作的动力来自于惯性。之后,由于克莱斯勒被戴姆勒•奔驰收购,北京吉普的合作伙伴也逐渐丰富,三菱的系列产品得以引进,但这并没有改变北京吉普的命运。引进合资伙伴的新产品可以解决北京吉普多时间内的赢利问题,赢利问题可以掩盖北汽控股存在的部分问题,但在新产品的效应过后,北京吉普再次回到老路上。如果不能彻底的改变北汽控股奇怪而复杂的人事问题,它不可能有很好的发展,这与合作伙伴是谁没有必然的联系。

2004年5月9日,戴姆勒•克莱斯勒(以下简称:戴-克)与北汽控股签署的11.9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得到发改委批准。根据协议,戴-克将在中国生产奔驰C级[综述 图片 论坛]和E级轿车,年产量在25000辆。在达成这一合作后,戴-克还将与北汽子公司北汽福田进行重卡和其他车型及其零部件的合作,这是北汽控股借力外资的一次绝佳机会。结果是,在筹备新合资公司的过程中,北汽控股的积弊再次彰显作用,在资产剥离过程中,北京吉普成了鸡肋,北汽控股没有筹码与戴克进行谈判,项目进展极其缓慢,最后成立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之后,戴姆勒奔驰售卖克莱斯勒,北汽控股的合资公司再次受到冲击,对合资公司管理职位的争夺再次让北汽控股尝到了体制弊端的味道。

相关专题:

广汽北汽上演“福汽争夺战”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付辉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