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企业危机 关键零部件短缺成习惯
2010年10月20日 08:33慧聪汽车配件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慧聪汽车配件网】我国是汽车大国这已毋庸置疑,但是要说我国是汽车强国,恐怕说出来我们都会脸红,中国核心汽车零部件技术的长期缺失在不知不觉中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似乎这个弱点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不可突破的一堵墙:

数据显示,我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大概有2万多家,占零部件企业总数80%以上,但是本土零部件企业销售额仅占总销售额的20%,且90%的产品集中在低端产品。尽管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总量的指标是不断提高的,产品出口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但是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外资企业,生产仅集中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和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盈利能力明显不足。

核心技术,尤其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零部件企业在传统的、低附加值的零部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配套规模,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特别是电子技术零部件,比如空调、电动转向、电子制动、悬挂系统、发动机控制等,仍基本由外方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控制。

看似相同的排气量,由于发动机、车载控制电脑、底盘等技术的差别,使得国际名牌车的输出功率、提速能力、操控性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本土汽车。“同样堵在北京的三环上,同样70迈以内的速度,一旦有空档,名牌高端车一脚油门就能过去;开本土低端车,要么空档没了,要么跟别人顶上了,等我到家了你还趴在路上呢,这就是差别。”一位对汽车深有研究的人颇为感触的说。

这也说明为什么国外的汽车在中国那么畅销,而国内自发的汽车却不如国外卖的好,由于关键零部件问题总是解决不了,从而整车也不断受着影响。

从汽车小国到汽车大国似乎都是被核心零部件所控制着,总是很难走出这个魔圈,就现在的发展来看可以用中国的一个俗语来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如果把中国汽车产业比喻为一个正在成长的巨人,那么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恰恰可以看成这个巨人的“三岁期”。令人担忧的是,从零部件产业看中国汽车的未来,其很有可能长成一个“残疾人”因为核心零部件缺乏似乎已经成了默认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似乎成了难改的事实,成了习惯。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生存状况日渐堪忧,必须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政府应该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政策上加以引导,企业必须要自主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掌握关键技术,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阻止关键零部件短缺的恶化。

欢迎访问凤凰网科技2010通信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