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全球呻吟下的中国机会
2009年04月22日 08:06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即便其他市场因为金融危机而萎缩,中国政府已经适时适度出台保经济增长和汽车行业振兴方案。我们对未来的中国市场,比以前更有憧憬和期望了。”

“狂顶”中国的这一位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丰田汽车社长渡边捷昭。事实上,如果你把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头名单列出一长溜,其中至少可以找出一半非中国籍的。不管全球经济何时见底的争吵最后结论如何,几乎没有人会否定,重启经济引擎的过程中,中国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而对于全球的汽车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上海车展上,全球巨头无论是否面临着破产的命运,都用尽了力气,变尽了花样,投入了重金。上海车展的喧闹与全球其他车市的呻吟相映成趣。

在底特律,在几乎每一个曾经以当地的汽车业为傲的地区,那些最擅长制造速度的人们,大多数如今却为增长速度的乏力而束手无策。

这种时候,中国机会更显得娇艳欲滴。

通用汽车今年3月在中国地区的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近25%,达至13.7万辆,并创下单月销售纪录。公司亚太区总裁Nick Reilly说,“为保持全球的领导地位,通用必须在中国和亚太区领先。”

这句话同样可以倒过来理解为,在萧条的压力下,如果不能在中国和亚太市场领先,就难以保持在全球的领导地位。考虑到今年一月曾经出现的疑似“单月份全球销量居首”的表现,以及其后仍供销两旺的局面——国内3月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逾10%,这样的判断即使不完全准确,也不太过。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容易理解,为何今年的上海车展,尽管部分厂商因故缺席,但一掷千金者仍络绎不绝,其中不但有熟面孔,也有生面孔。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是好事——更多的掘金者寻觅中国机会,对于消费者或是现有的企业都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但“中国机会”这四个字的韵味不限于此。

每一场萧条都意味着产业的整合。就像大洪水之前,只有登上诺亚方舟,才有活到下一站的机会,而现在,“诺亚方舟”一个重要的“售票点”设在中国。

无怪乎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几次——包括在本届上海车展提到,这一场金融危机如果持续时间越长,一些欧美汽车企业倒下、并购重组、收缩的可能性就越大,但这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没有太多影响,反而为中国车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更多可能性。

长安汽车是几家有兴趣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汽车的中资汽车企业之一。随着国际汽车业的重组进一步的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长安汽车”成为国际并购顾问接洽的对象。

勿庸讳言,金融危机既是全球财富的一场大增发,但对于某一些幸运儿来说,会是旷世难觅的建立全球版图的良机。而背靠着“中国机会”,是诸多中国汽车企业手中握着的最重要的砝码。

但即使如此,全球版图如何打造依旧是个费思量的问题。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茂元曾经引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神甫,第二天要去教堂布道,正在琢磨着如何措辞时,一个小朋友来找他说话。为了打发小朋友,神甫佯装跟他做游戏,撕碎了一张世界地图,让这个小朋友把其拼回到原来的样子。神甫原以为,七洋五洲,诸多板块,凌乱不堪,可以让小朋友安生半天。不料,才过一会儿,小孩子对着神甫讲道:我拼好了。面对完整的地图,神甫惘然。只见那小孩子将地图翻将过来,那地图背后是—个人的画像。小朋友微笑着说:“我是翻过来拼的,把‘人’拼好了,地图也就拼成了。”

把中国汽车企业的世界版图“翻过来拼”,背后的“人”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同样,“把‘人’拼好了,地图也就拼成了。”

这个核心竞争力,过去谈的最多的是技术层面——过去几次对于“市场换技术”成败的争论,亦都着眼于此。

几天前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表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汽车销量逾8万辆,预计今年全年汽车销量将增逾一倍至约40万辆,这种爆炸式的增长相当大的比重来源于技术上的潜心打磨。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在今天的处境中,中国汽车企业需要做更为深远的思考。

当全球布局成为一种可能时,我们需要考虑的不止是全球的销售布局,还要有全球的生产布局、研发布局、人才布局等等。这些模块是否能无缝对接,决定了当这一轮高歌猛进真的启动时,开启的究竟是有勇有谋的壮举,还是诗意的挥霍。

当“蛇吞象”并购成为一种可能时,跨文化的沟通与管理就不是遥远的问题,而是缺一不可的要件。否则,面临的就是食而不化的窘境。当多种货币结算进入过去相对稳定而封闭的企业内部财务体系成为一种可能时,当有可能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税务等多种环境因素考虑公司的运作时,风险管理能力将不止是一门必修课,甚至是一票否决的终极考验。

……

而作为这一切的基础,中国市场依旧是最重要的大本营。如同我们所看到的,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这个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业的角斗场和决战场。

但还是有变化。

当萧条压制了生机,使得“剩者为王”成为唯一法则时,这个角斗场将迎来最惨烈的撕杀。

13,在西方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一切不会因为第13届上海车展而终止。一切只能自第13届上海车展起而愈演愈烈。13,对传统中国人而言,是个吉利的数字。机会,能否从此衍生,一个世界市场到世界工厂的基本转型能否完成?我们期盼,如同对凤凰涅槃的期盼。

相关专题:

2009上海车展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海兰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