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汽车产业仍能增长15%
2009年04月22日 10:46中国经济周刊 】 【打印已有评论0

中国的汽车产业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发展以后,在2009年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寒冬”。究竟如何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市场冲击?业界普遍认为:变革,是汽车产业冬天里的一把火。但是,变革与调整中的主轴或灵魂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毫无疑问,变革首先是因为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正常情况下,这次金融危机至少要持续两年,美国的房地产已经下跌30%,债务危机将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负增长,汽车产业算是实体经济衰退比较严重的产业之一。

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业的灵魂

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汽车产业究竟何去何从?笔者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短期内问题不大,但长期面临困难。关键在于中国的汽车产业究竟能不能在自主品牌主导下获得未来的市场空间。

中国经济已经有回暖的迹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经济的信心指数没有大幅度下滑,大量的政府新增投资已经开始显现威力。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中国将是第一个走出衰退阴影的大国经济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在近日举办的内部学术研讨会上认为,中国经济会在2009年上半年逐步企稳,下半年进入快速增长的轨道。央行在大力增发基础货币和扩张信贷规模的同时,可能需要防止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保8%的增长目标看来一定能够实现。问题在于短期激励的保增长会是以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大为代价的,因此,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成了问题。

我国的汽车是内需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美国汽车业的困境基本不构成对我国汽车和零部件的影响,如果通用汽车真的倒闭了,甚至还可以为我们腾出市场空间。国内的市场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以100万辆的速度在增长,2008年已经基本接近1000万辆。这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当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汽车消费是必然选择,汽车进入家庭是一个持续的消费浪潮。这一次浪潮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2009年1月14日通过的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更是一大利好,正常情况下,。

新能源汽车将成未来焦点 中国的汽车产业仍能维持15%的增长速度

从长期看,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则面临诸多困难。包括产品结构、技术创新、产业组织、自主品牌和综合竞争力,都需要在自主品牌的主导下,通过变革和调整逐步提高,才能适应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

首先,需要在自主品牌主导下调整技术战略。多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基本上是欧美日韩品牌主导的。国产品牌只有在低端市场有一定的份额。这与国内汽车厂商的研发能力有直接关系。中国汽车业一直沿着“以市场换技术”的路线走过了20多年,应该说已经和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但是,主导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靠合资引进为主,自主开发的技术在整车技术中占有的分量仍然很低。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国内汽车技术与国外汽车技术的差距在明显缩小,通过合资而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国内汽车厂商必须调整技术战略。要从过去以引进技术为主调整为引进与自主研发并重的技术进步战略。只有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在自主品牌主导下,掌握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2009上海车展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