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正在实施一项截止2011年年底,实现将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年生产能力提高到50万辆的庞大计划。由此,中国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航者。”
中国汽车业的备受瞩目还要归功于金融危机破坏下的全球汽车业动荡格局,正是这样一个天赐良机才使中国汽车业得到在世界大舞台露脸的机会,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片红火场面,仍然无法掩盖中国汽车业要在新能源领域痛打翻身仗的决心与信心。此时此刻,戒骄戒躁、坚定不移才是中国汽车业的唯一出路。这是记者对现已自主创业的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向荣采访后的一点心得。
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
眼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分成两类,一类可以定义为通过其它可燃物质液化气化代替汽油驱动内燃机的形式;另一类就是纳入《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补贴范围的,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业内称其为电动汽车类。
由于现有其它可燃物质资源已难于支撑现代工业能源体系,所以第一类的节能车型产业化受到制约,未来发展并不明朗。而第二类的电动汽车正是我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其中,混合动力又分为微混、中混和高混三类。这其中,微混仍然主要依靠内燃机提供动力,而电动机部分只有在汽车处于怠速状态下才被启动,主要起到减排的作用;中混属于平衡了内燃机与电动机两种动力来源的过渡状态;而高混则选择电动机为主动力来源,内燃机只起到辅助作用。赵工告诉记者,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依照这个顺序进行,从最早期的微混升级为中混再到高混,最后演变成纯电动汽车。而作为利用氢和氧化合作用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由于使用领域、成本、高耗等多方面的问题也不太适宜推广。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
采访中,赵向荣告诉记者,从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来看,最为重要的电机、电控、电池三个部分的技术都已基本成熟,也能满足产业化的要求,相比之下只有电池的技术有待提高,这也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环节。
他接着说,纯电动汽车其实是我国汽车业最终的发展目标,因此电动汽车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好电池供电。电池的一次充电续航里程、充电时间、使用寿命等被认为是阻碍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最大瓶颈。
如今普遍的电动汽车电池使用寿命与更新周期还在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畴之内,然而许多厂家为迎合消费者缩短充电时间的心理,打出快充15分钟即可完成80%的广告语,与此同时,他们却闭口不谈这是要以降低电池使用寿命为代价的。
目前,仅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称,可以通过改良电池电极材料从而加速充电过程,但这样的高技术应用于产业化却尚有差距,而且是否有必要使用在大众产业中也有待研究。更为关键的是,考虑中国汽车业以及全球新能源领域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个时间周期不是我们所能等待的。简而言之,如今的电池以及充电系统无法满足普通消费者对便宜、快捷的需求。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作者:
编辑:
buyh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