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公共交通百年庆典的晚宴上,常州公共交通公司的蔡总在谈到BRT车辆技术问题时告诉笔者,他们在运营中发现两款新型18米铰接巴士的百车公里平均油耗相差9升!我当时的直接反应就是怀疑这个数字。后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的《巴士快速交通技术与运营》课题组专家一起,专程到常州考察BRT线路的运营实践,终于证实两款同类车型百车公里平均油耗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实际上,大家都认同匹配技术是巴士与客车制造的关键(特别是底盘),什么是匹配技术?这个问题似乎只能意会而很难用语言来表述清楚(诀窍)。因为制造商大多通过采购零部件总成,并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生产,如何选用零部件就成为巴士与客车设计和制造的关键,匹配技术即是选用满足一定技术要求的适当部件。长期以来,中国巴士与客车市场上流行同质化的概念,我以为,这是一个伪命题。少数制造商把一些技术指标或等级评定相同的车型渲染为质量相同,在市场营销中就很容易地混淆了巴士与客车制造的品质差异。表面上看,许多车型的功能相近、外形相似、技术配置(指标)也相同,同质化现象似乎客观存在。那些没有任何车型开发能力的小厂依靠抄袭大厂车型,在部件配套商的技术支持下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德国尼奥普兰制造的星航线客车售价30多万欧元(折合人民币300多万元),中国中大制造的A9型客车售价约120万元,虽然它们看起来很相似,技术指标也差不多,就我个人的亲身乘坐感觉来讲,它们的品质确实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同类车型在相同运营条件下的百车公里油耗差异多少属于正常?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两款发动机功率和排量相同的车型,在同一线路上运营出现平均百车公里油耗相差3升~5升,尚可以用统计学上的标准差来解说;车辆制造商可以肯定先进发动机能提高燃效5%~10%就是奇迹;车辆运营商考虑驾驶员和运载乘客因素的油耗差异在3~5升也合符情理。统计学理论、制造商和运营商都无法解说BRT车辆油耗显著差异的根源,当我们深入分析车辆技术,结果却意外
地发现更多有违“常识”的趣事:
(1)汽车的技术法则是:同等缸径条件下,发动机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同等排量条件下,发动机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提高而获得较大提升功率。因此,
发动机排量和油耗成正相关,油耗直接体现发动机品质。理论上讲,相同排量情况下,六缸发动机不一定比五缸发动机的油耗大。决定发动机性能指标优劣的主要因素应当是制造厂家的设计技术、制造工艺水平等。
(2)车辆排放标准从国Ⅱ提高到国Ⅲ,发动机油耗可能增加,因为排放升级过程中要降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减排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是推迟发动机供油时间,推迟供油后发动机内的最高燃烧温度会降低,做功效率又将有所下降,油耗自然就会增加。实际上,许多新型发动机既达到排放升级的要求,又降低了油耗,我们看到欧Ⅳ发动机车型的油耗比欧Ⅲ发动机油耗低。低排放高油耗是中国巴士与客车行业遭遇的尴尬现实,希望制造商能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采用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车辆耗油量。大型、历史悠久的制造商通常都累积有许多技术优势,特别是生产工艺的优化,确保车辆具有一定的品质;而新兴、小型制造商则可以利用先进技术,专业生产特定车型而快速成长,在BRT车辆市场上看到许多制造商参与竞争。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与运营行业,也许还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客车业“同质化”伪命题将技术指标或等级相同的车型渲染为质量相同,会很容易混淆巴士与客车制造的品质差异。
来源:博锐管理在线
相关报道:
作者:
王健
编辑:
wuliang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