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冰:为设计师争个名分
2009年07月07日 18:34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进入常冰专栏主页>>

每个“设计师”都不愿被称为“造型师”、“工程师”,设计师、造型师、工程师以及各层主管的协调合作,才能产生出好的产品

常冰:一汽设计师、红旗旗舰[综述 图片 论坛]概念车设计者

做这行做久了,便经常会向人解释,我的工作是汽车设计,是Design而不是Engineering。

这大概是因为老师在上学期间不断熏陶的结果。从大学时第一次接触设计专业开始,老师便告诉我们,“Design”在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如何之大、层次如何之高,并经常强调“设计师(Designer)”与“工程师(Engineer)”的不同,借此着力塑造我们的设计师职业自豪感。

实际工作中,我却发现,汽车设计师可能是Designer(设计师),也可能是StylIS[综述 图片 论坛]t(造型师)或者Engineer(工程师)。除了少数合资企业能够把 “设计师”和“工程师”划分得比较清楚之外,在大多数国内汽车企业中,这两类人被严重混淆:几乎所有处于汽车开发环节的工程师都是“设计师”, 在企业官方的宣传中也从不加以区分。

这个模糊称谓已经被很多人认为顺理成章,不信去看看车展上的“设计师专访”或者“设计师专栏”,真正做Design的汽车设计师并不多,更多的是工程主管、项目经理,有时还是负责企业研发的高管。这些人处于汽车研发流程的不同环节,有些级别还高于汽车设计师。按理说和高级主管们归为同类应该觉得光荣,但眼看着自己一直引以为豪,并一直为之努力的名分变成这种被无限扩大化的虚义概念,还是觉得尴尬。

有些“设计师”不得不退一步,在自己名片上印上了“Stylist”(造型师)的名头。“造型师”和“设计师”好像差不多,但实际上却差别大了。“造型师”仅仅关注设计对象的外观属性,是用美学的观点来修饰和美化产品,基本处于产品开发的附属地位;“设计师”则关注外观和功能的和谐关系,赏心悦目的外观只是他用以体现隐藏在外观背后的各种功能和性能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处于车型开发的主要地位。

当然,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谋划”、“创新”和“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主管和项目经理被称为“设计师”并没有什么不妥,而且他们所从事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设计”活动。但具体到汽车开发这个小环境中,“设计师”还是有着自己严格的定义,更与“工程师”有着明确的划分。

汽车“设计师”的主要工作是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责任范围在于人们正常使用车辆时所涉及的界面。而汽车“工程师”是处理物与物的关系,其责任范围主要是在人正常使用车辆时所不能直接接触到的内部构造。拿汽车内饰的空调出风口来说,“设计师”的工作是致力于如何使它具有漂亮而独特的外观,便利直接的可调节性,并和整个内饰的风格统一协调;而“工程师”则努力通过精巧可靠的工程构造和相互匹配的机电设备使它吹出的风舒适宜人而且可靠耐用。

“设计师”和“工程师”还有一个明显而通俗的区别,就是前者往往用写意的“画儿”来表达自己的劳动成果,而后者则一般是通过严谨的图纸。二者的相同之处就是都以创新为最高准则,都需要精细的科学态度和大胆的开拓精神。

造成“设计师”、“工程师”概念混淆的根源其实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工程统领整车”的开发思路,“设计”在整车开发中的地位没有得到确认和保障。这由中国汽车产业基础和现状所决定。但这种“设计”为“工程”服务的开发思路只是暂时之计,对所有成熟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新车型竞争主要集中于“设计”的优劣。不管是车型的基本定位,还是“工程”所决定的机械性能,在用户面前都是需要以“设计”为沟通媒介的。

每个“设计师”都不愿被称为“造型师”、“工程师”,反之亦然。在严格的汽车研发过程中,设计师、造型师、工程师以及各层主管的协调合作,才能产生出好的产品。面对变了味儿的“设计师”称谓,我想这只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现阶段的无奈选择。在国内“设计”和“工程”水平都还没有那么高超的时候,退到这一步,还可忍耐。

来源:汽车产业评论

相关报道:

常冰:汽车设计师的头衔是命运对我的犒赏

中国著名汽车设计师常冰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常冰 编辑: wuliang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