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泰:能源环境是中国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009年07月07日 18:49凤凰网汽车 】 【打印共有评论0

第四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在论坛间隙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陈清泰指出,中国城市大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所占的份额逐年上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市区,汽车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机动车已经成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重要污染源,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汽车污染,城市污染即将由煤烟型污染向汽车尾气型污染转换。种种迹象表明,能源环境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陈清泰认为,政府运用法律等法规手段、强制性标准等技术手段、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以调控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但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干预,应该是政策层面的干预,重点是对涉及公共利益和资源环境的那些外部性、可持续性因素的干预。

陈清泰告诉记者,现在中国政府必须要有个中长期的关于汽车能源的战略,要有一个政策性的框架。从新能源的角度来说,节能有多种途径,从汽车节能技术的角度来说,也有多种途径,每一种途径都有可能取得节能环保的效果,但真正实现节能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比如具有先进技术的柴油轿车,就需要柴油厂家的开发,还必须要有人来使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政府统一的框架下大家同步进行。再如电动汽车与氢汽车政策实施起来也是同样的方法,都需要成熟的政策框架和完善的供应系统。

在这点上,陈清泰认为政策的导向非常重要。尽管在技术可行性探索阶段应该广开思路,不要排斥各种可能性,但到接近实用阶段时,政府结合国情做出选择则是必需的。即便是作为阶段性、过渡性的应用技术,政府也必须做出选择,并做出配套的系统安排,否则企业将无所适从。例如,近期欧洲选择先进柴油机技术,巴西则选择了汽油乙醇混合燃料技术,美国和日本更倾向于混合动力技术,最近,他们又明确鼓励先进柴油机技术。为此,各国政府制订了相应的燃油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而中国却没有。所以,现在我国政府需要有一个总体的构架,在这样一个构架下做出战略性的选择。

陈清泰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政府对能源战略的导向功能:政府制定好汽车消费政策,消费政策引导居民消费,居民的货币“选票”引导厂商的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最终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循环。

另外,陈清泰还就最近众多媒体关心的燃油税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他看来,中国汽车燃油税政策的出台还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其必要前提则是中国国内油价要与国际油价接轨。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石油消费量中42%来自进口,对于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的能源市场,中国燃油价格和国际接轨是完全必要的。陈清泰认为,现在油价回落,是一个接轨比较好的时机,这样有利于形成中国成品油的新价格机制。只有在中国燃油价和国际接轨做到了之后,才能考虑燃油税。但他同时表示,由于牵动面大,这将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且涉及到许多复杂问题仍需要有妥善的解决方案出台。( 陈清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中国网 2006-11-03 )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清泰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