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明高:应加强技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2009年07月21日 11:49凤凰网汽车 】 【打印已有评论0

“十城千辆”示范应用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的相关投入,形成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从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政府有关部门也在为进一步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激励政策做准备。

本报记者 于丹摄影报道

新能源汽车引发的热潮在这个夏天不断升温。在近日举办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机发展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上,来自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的代表,围绕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超级电容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就明确产业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标准制定、营造政策环境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与会代表认为,我国政府应给予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各种新技术的导入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瞄准国际前沿,加强自主创新,积极联合相关研发机构,紧密配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为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和汽车工业的战略转型做出贡献。

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成重中之重

当前,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是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重中之重,这在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达成共识。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均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能源和气候问题、推动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战略举措,而动力蓄电池、电机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瓶颈、推进其产业化进程,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国近期纷纷针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定产业激励政策,加大研发生产投入,并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国际上相关产业联盟和合作共同体也纷纷成立,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激励、强强联合、抢占市场的全球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和基础原材料的国产化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和瓶颈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调研员李万里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经过“十五”和“十一五”持续的研究开发,无论在研发能力还是使用数量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进展,并进行了小规模的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出现由研发向产业化转型的迹象,混合动力汽车、纯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骨干汽车企业和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生产企业在几年的推广、示范工作中发展壮大,推出了一系列满足性能要求的产品,但是作为共性关键技术的驱动电机、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其可靠性、成本、耐久性等主要指标尚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李万里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产业化工作的重点将放在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的产业化和基础原材料的国产化上。

在研发上,我国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战略研发体系随着研发进度一直在不断完善,现在的重点已经放在关键零部件上。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介绍说,“十五”期间新能源汽车研发主要强调整车牵头,之后慢慢过渡到以动力系统平台为核心,现在进一步过渡到以动力系统模块为核心。“最初阶段零部件企业刚刚进入汽车行业,什么都不知道,必须由整车牵头,带着零部件走,这个阶段我们用了3-5年;第二阶段,我们发现完全以整车牵头的方式不适应发展需要,因此突出以动力系统平台为核心;现在进入新阶段,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示范的时候,我们发现零部件还跟不上动力系统和整车的要求,所以进一步突出以关键动力系统模块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欧阳明高说。

实际上,经过多年攻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已经取得突破: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镍氢、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显著提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200kW以下车用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1300W/kG,实现了与整车的配套。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或空白,例如控制器的功率开关元件和高压电容等。“相对电机而言,动力电池是更大的瓶颈。我国在电池技术研发、电池管理系统及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使用寿命和产业化程度等方面较为滞后。”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蔡蔚博士表示,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业界共同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最有潜力成为世界产业化中心。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友元博士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电池管理系统。虽然国内已取得一定进步,但与日本相比差距还很大,自主研发的电池管理系统接受实践检验的时间还很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在记者今年参加的多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论坛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整车厂商的身影。“整车厂商与关键零部件企业开始坐在一起,提出各自需求并加以解决,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临发展机遇需各方联合推动

“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3-5年内将进入快速产业化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十城千辆”4年6万辆的示范应用规模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的相关投入,形成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降低的良好发展态势,从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政府有关部门也在加紧调研和论证,为进一步制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激励政策做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方面已形成约1800项专利。在三大核心技术之首的电池方面,我国已有由上千家企业组成的电池产业集群,小功率锂电池产量占全球市场的1/3,但向车用动力电池升级转型仍需进行艰苦的努力。为此,欧阳明高建议:在研发上,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全面加强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并组建跨行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推进产业化。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项目组负责人张书林认为,我国应以高性能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为主攻方向,以锂离子电池等先进动力电池为重点,提高其能量和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系统可靠性及快速充电能力,进一步降低成本,电池组循环寿命近期达到2000次以上,远期达到5000次以上;车用驱动电机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永磁电机,提高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寿命和可靠性,降低产品成本,逐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产品。

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延春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国家应制定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发展规划,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市场准入政策,放宽新能源汽车上牌条件,特别是应积极扶持大型公交新能源客车、小型低速新能源轿车和专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二是国家每年应从燃油税和减排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尽快形成上下游结合的完整的产业链;三是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标准研究的投入力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与标准的水平和推进的速度有很大关系,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在世界领先,必须标准先行;四是成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国家开放实验室,可吸纳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为其会员,实验设备和实验数据有条件共享,并免费为会员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进行检测。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欧阳明高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