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转型和零部件意识
《21世纪》:您刚才提到了国际化,这也是衡量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也提到,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超过10%。
付于武:是的。中国汽车不要因为内需市场过于活跃,而放弃了国际市场,而要坚持不懈的开发国际市场。丰田1958年进入美国市场,撞得头破血流,但其坚定不移,卧薪尝胆。十年之后,再次进入美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目前出口到亚洲,到中东比较多,到发达国家还较少,无论如何,中国汽车的国际化进程一定要完成。要耐得住寂寞,认真了解出口目的国的法规政策,人文环境。
《21世纪》:在整个汽车产业做强的过程中,零部件如何改变弱势地位?
付于武:我们零部件产业仍然不乐观。日系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已经建立起一种宝塔形的战略联盟,德国利用此次金融危机,重点扶持中小零部件企业。宝马、奔驰、大众互有分工又竞争合作,零部件强大的竞争能力对装备制造业有强大的支撑能力,德国的大学也有强大的支撑能力,金融危机期间,默克尔政府首先恢复大学的电化学专业,目的就是针对电池研发。
德国研发一直在追求燃烧效率,法兰克福车展展出的汽车,每公里耗油99克,103克,他们在每克每克地精进发动机的技术。德国政府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传统技术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两手抓,在他们看来,在抢占汽车技术未来的制高点上,德国人一定要领先。我们要学习德国,在传统技术方面精进也要注意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电动车产业化进入关键期
《21世纪》:下一个五年,中国的电动车产业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付于武:这五年是我们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关键时期,电动车要追上第一梯队,我们现在很多企业都动起来了。除了技术研究,产业化需要很好的管理技术来配合,比如电池的成组技术,电池是单体电池、电池包、电池系统,不是说一块电池好,整个就安全了。比如MINI[综述 图片 论坛]宝马,一共有5088片电池,把这些电池管理起来,需要非常好的电池成组管理技术。需要非常稳定、精确的制造技术,加工出来50万片电池都一样的。
而目前我们生产的电池往往参差不齐,组合在一起问题就大了。所以从研发到产业化这个阶段一定要做好,另外还要把困难估计足。最近我看到很多的电池企业从日本引进全套的生产设备,这还不够,因为他们很多专有设备是不会卖给你的。所以电池行业是一个技术门槛很高的行业。
《21世纪》:为了实现五年内最为关键的电动车产业化问题,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点突围?
付于武:动力电池应该加大投入,得电池者得天下。我们的行业需要新一代的电池出现,电池技术上,我们要加大投入,需要跨行业跨学科的合作,产学研结合。电池只靠汽车企业搞不定,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命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动车让整个汽车产业链、价值链可能都会发生变化,电动汽车是一个技术创新,如果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没有支撑,我们刚刚派了一个小组到丹麦考察,当地的电动车也是采用租赁形式,消费者不会有很大的负担。
《21世纪》: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很大,未来五年将是一个怎样的走向?
付于武:我刚才说的有一个战略强国,还有一个政策强国,对于汽车产业而言,没有一个国家是袖手旁观的,没有一个国家不是给予大力战略扶持的,日本、美国如此,德国也如此。因此我觉得把汽车产业从政府层面看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然它的政策取向代表了市场的一个方向。
我希望汽车产业有些政策可以长期持续下去,比如新能源,新能源政府不买单,让消费者承受肯定是不可能的。还有对于小型车、微型车的鼓励政策,我觉得微型车应该免税。还有就是对于核心的关键零部件技术的指导,政府应该不分民营国营给予支持。
相关报道: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何芳
编辑:
linyz |
商讯
·按价格 | |
·按品牌 |
- 热门文章排行
- 热门车款排行
- 论坛文章排行
- 博客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