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汽车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1年09月03日 16:11
来源:凤凰网汽车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头脑风暴:汽车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主持人张建伟与研讨嘉宾

凤凰网汽车讯 以“汽车社会与产业未来”为主题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9月2-4日在天津举行,凤凰网汽车正在为各位网友呈现专业、客观、立体化全程现场报道。以下是9月3日论坛现场的头脑风暴。具体内容如下:

主持人张建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受大会组委会的委托,我来主持今天的这个部分,应该说头脑风暴这样一种形式是本届论坛的一个创新,因为确实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复杂,也是非常深奥的这样一个话题。所以利用这样一种形式,我们请了七位嘉宾,从不同的层面来发表一些真知灼见,我想大家可能收获更大,我们会有更大的一些启发。

今天这个部分的主题叫汽车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说上午几个演讲的嘉宾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当前比较热的一个话题,特别是整个的汽车产业发展出现一些增长的速度的放缓,甚至我们有一些同比的负增长的一些状况的时候,大家在不同的场合上谈论这个话题。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台上的嘉宾: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先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先生。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先生。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卫梵斯先生。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新野雅史先生。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总裁兼执行主任安锋先生。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林逸先生。

确实我们这几位嘉宾应该说是都是非常有造诣的,在某一些领域,有很深的一些研究。我们这个话题其实有三部分的内容,一个是汽车与环境,现在应该说我们空气污染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全国大概有1/5的大城市在空气污染的问题上,尽管做了很多工作,改善还不是很明显。一些重点城市当中,有1/3以上的城市空气的质量仍然达不到国家的二级标准。所以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的来源。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污染,什么建筑的粉尘、包括沙尘等等这些方面。这种现象与机动车的排放,像颗粒,像氮氧化物,像碳氢都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所以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机动车尾气控制的日趋严格。汽车产业的发展受环境的约束力度应该说也逐渐地增强。我们的欧4,未来的欧5,应该说排放法规,在所有的法规当中,进程应该说还是很快的。

我们这个话题第二个内容是谈汽车与交通,最典型的现在北京开始治堵,率先出台了治堵的措施,接下来贵阳也出台了措施,还有很多城市目前正在酝酿和讨论之中。确实这个问题很突出,一些大中城市的高峰时期的平均的车速很低,所以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就是汽车社会这样一个负面的问题,应该说现在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了。

除了堵之外,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汽车的交通事故,这几年也应该说是死亡和受伤的数字也是居高不下,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汽车与能源,应该说我国目前石油资源,上午张国宝主任做报告,说我们对外依存度是55.2%,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我们自己有资源不用的话,采取进口的方式,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可能还好,但事实上可能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对外的依存度这几年也是越来越高。突破了工业国家公认能源安全的预警线,汽车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应该说占到了汽油总量的80%,柴油大概占到了30%。所以能源的供应严峻的这样一种形势,对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那么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是解决汽车能源问题的一个对策之一了。

所以今天呢,我们这样一个话题包含了这么三层的意思,所以我们集中在我们把焦点聚焦在这样三个问题上。我想首先我们还是请一位嘉宾对于整个的主题,汽车和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从总体上,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见解,首先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先生来谈一谈。

钟志华:谢谢,这个话题应该说是很大的一个话题,我想可以从三纵和三横的视角来探讨这个话题。三纵从近期、中期和远期不同的视角来探讨。三横就是从现在的这种汽车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这是一个视点。另外一个就是要对我们现在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要进行反思,要有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文化,来看待这样一个问题。当然第三个就是说从人类的发展,从更远的这样一个视角,就是要全方位地来思考反思我们的生活模式、生产模式以及城市建设等等各个相关方面,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所以这三纵三横的视点,可能就决定了我们怎么样来看待这样一个问题的结论。

从三纵的角度来讲,近期、中期和远期来讲,我觉得我们来实现这方面的协调,应该也是有不同的技术路径的,比如今天上午的很多领导和嘉宾也讲了不同的路径。从比较现实的角度来讲,节能和小型化,就是轻量化和小型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从中期来讲,因为小型化和轻量化的同时解决了节能环保和交通拥堵,因为小型化可以对拥堵有一定的缓解。大家知道大家上下班的时候开着一辆大车,四五个座位的车,只有一两个人坐在里头,这样就浪费了很多资源。除了小型化以外,还有混合动力,对节能减排是很有帮助的,从远期来讲就是纯电动,可能是我们的解决方案。

从三横的角度来讲,至少中国比西方大的车,豪华的车,尤其大家买第一辆车的时候,所以在这种模式下,我认为还是要实行轻量化的首选。当然了,新能源车也是要不断地研发。同时,我觉得我们要考虑新的汽车消费模式和汽车文化,那就是说我们要思考汽车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话,是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个方式的,包括汽车共享,像租赁各种方式的发展,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讲,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终,我觉得人类要反思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它应该怎么定位,那就是要综合考虑生产生活的需要,城市规划,把综合交通这个理念要用足,这样的话呢,可能是在充分满足人类出行的这样一个要求的情况下,最少的浪费资源,最好的消耗资源,最低限度影响我们环境,我想应该是从这三纵三横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主持人张建伟:非常感谢钟院士这样一个非常有高度,又具体的一些建议的措施的这样一个观点。你提到了小型化,也包括轻量化,还有新模式,这些都是针对传统的汽车来说的呢,还是说未来的,比方说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车,也要一些什么小型化,还是轻量化呢?

钟志华:我认为小型化和轻量化不管是什么能源,都是适应的,这取决于我们汽车的用途,汽车未来也是一样,很多新增加的汽车部分,所以我们有高峰期,上下班的高峰期,主要是用来上下班。如果是为了满足上下班的要求,我认为这样的车应该是小型化和轻量化。当然我们的大车也可以轻量化,比如说像我们四座五座的车,这个重量也越来越轻了,但是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轻量化不安全,我觉得这种观点来谈轻量化是不准确的,我心目中的轻量化是在不影响别的性能前提下的轻量化。

主持人张建伟:小型化肯定对节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整个排放控制得好的话,也会减排。关于新模式的问题,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这样一种观念的转换可能需要一定的过程。另外,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要方便大家来转变这种观念,在整个过渡过程当中,钟院士,您认为从政府的角度,从消费者的角度应该怎么办?

钟志华:当然了,发展公共交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如果说我们从节能减排,还有从整个社会解决交通出行的方案来讲呢,我们有时候需要大型的车去满足社交的需求,尤其在中国现在这个阶段,很多买车是为了提升他的地位,他的幸福感,这时候大一点的车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往往我们这样的大车可能真正需要的是每个月可能那么几次,更多的情况是需要上下班,或者购物,送小孩上学,这样就比较频率多的这样一种用途。如果有一种理想的状态,我在想,如果是小型车,就像自行车一样,能够比较方便地你想到哪里去,就能够找到一辆,开到那里去,你到任何地方随时都可以,这个当然是比较理想的,这就涉及到其他问题,停车场的问题,商业模式怎么解决,同时在这个模式下,我们如果每人有一辆体现自己地位,或者自豪感的这样一个车,作为一个私有资产,这是一种模式。

所以我觉得这里政府是可以起引导作用的,比如上下班用的车,或者电动车,通过能耗或者排放的这样一种指标,来引导他的消费,我们现在不是讲汽车政府补贴以后,对小型车销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觉得这里面政府是可以通过政策的补贴来进行引导。比如说现在我认为我要开一个一人座的和两人座的,我是很容易接受,尤其作为第二辆车来讲,我觉得政府主要从这方面来进行引导的。

[责任编辑:zhangyz] 标签:环境损害 汽车社会 充电模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