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汽车业海外并购为何面临劳工关系难关
2010年03月29日 07:58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热潮中,不少中国制造业企业将跨境并购的目标指向海外汽车制造企业,从前几年的上汽收购双龙,到已于昨日签约的吉利收购沃尔沃。然而,现阶段中国汽车制造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主要是获取技术和品牌,因此其目标只能是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而正是在这类国家,特别是在一些平均收入水平高于中国并实现了民主化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制造业投资项目,尤其是并购投资项目,中国企业将面临棘手的劳工关系问题。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这类经济体与中国的竞争关系比较明显,工人更担心生产向中国转移而减少他们的就业机会。其次,工人担心他们的收入水平降低。第三,这类国家实行民主体制不久,尚未形成类似欧美成熟的社会各阶层相互制衡机制,其国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热情高涨而履行义务的意识相对淡漠,容易形成极端的群体性行为。此外,这类国家国内各个阶层、各个群体行事风格好走极端、内斗不休,方才有利于外部大国操纵控制。

这方面最典型者莫过于韩国。统治朝鲜历史五百余年的末代王朝李朝就以官僚内斗不休而闻名;今天,韩国的民主带有浓烈的极端色彩,几乎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当作借口煽动起一场上十万人、上百万人的游行示威,而他们的抗议活动又常常演变成为无视一切国内、国际法规的暴力行动。韩国参加工会的劳动者比例不过11.4%,明显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因罢工而损失的工作日却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无论韩国工会、农会等维权组织曾经有过如何正确、光荣的历史,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成为韩国社会一大动乱因素,也给韩国国际形象涂抹了越来越多的污点。

让我们看看上汽收购双龙案吧!2006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文简称“上汽”)用5900亿韩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51.3%股权,此后又屡次注资解救双龙,结果双龙汽车最终于2009年2月获准进入企业回生程序(即破产重组),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迄今最大失败案例,而上汽投资双龙失败的关键正是无法驾驭该公司工会,致使上汽作为大股东遭受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

为了安抚双龙工会并显示中方合作诚意,上汽曾高规格接待双龙工会代表集体来华访问,上汽董事长亲自接见;但在双龙公司英文网站的公司简介中根本无法看到任何关于上汽的标识及文字描述;在销量持续锐减和债务不断攀升的夹击之下,双龙汽车必须减薪裁员削减开支方有一线生机,但双龙工会拒绝了一切这类提议;当传出上汽有意和双龙合作开发SUV车型时,双龙工会立即毫无依据地向韩国司法当局举报中国人欲“偷窃”本国技术……

在双龙工会层出不穷的无理要求和子虚乌有的指控压力下,上汽再也无法承受无偿“供血”却得不到任何投资回报的尴尬角色,被迫决定停止继续注资、听任双龙汽车破产重组,双龙汽车工会也没有任何反思,而是发动会员围堵中国驻韩使馆(2009年1月13日),并在韩国全国发动签名运动,谴责上汽“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从2009年5月22日起,双龙工会又组织约900名遭裁员工占据平泽工厂车间。在法院裁定工会占据厂房系非法行为之后,韩国警方于当年8月5日强行驱散占据平泽工厂70多天的工会成员,与占据车间的工人发生激烈暴力冲突,至少50人在冲突中受伤。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类别的政治性风险通常都在各国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机构的承保范围内,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转移和规避;但由于劳工问题引起的政治暴力风险通常不能向官方机构投保,只能由企业自我防范。

所以,中国汽车企业们,在你们决定走出国门开展并购之前,好好调查一下自己能否“摆平”这些问题吧!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相关专题:

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

相关报道:

得到沃尔沃工会支持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收购沃尔沃完成 李书福的新挑战已经开始

张毅: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意义重大

吉利收购沃尔沃 获得了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收购克莱斯勒后 阿尔法罗密欧将转产美国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梅新育 编辑: b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